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5、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书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少年时代已才华出众,12岁进剑桥大学。1596年受聘为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后受牵连蒙冤而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写出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被黑格尔赞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1626年他在进行一次科学实验时,受寒致病,不治身亡。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

  轻鄙 炫耀 狡黠 掩饰 挑剔

  2、请按:

  ⑴ 读书的正确目的

  ⑵ 读书的方法

  ⑶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第三,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

  四、内容探究

  1、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2、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的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本文还运用了什么修辞?

  排比

  五、练习

  说说下列比喻论证可以论证什么内容?

  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肖伯纳)

  2、急求速成是必须谨慎的,须知狼吞虎咽将令人消化不良。(培根)

  3、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六、自主解读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起来,和培根对话。

  七、拓展积累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人。你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八、作业

  把找出的名言警句摘抄在本上,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下自己的心得。

  【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 比喻论证

  谈读书 读书的方法 举例论证

  读书的作用 对比论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二、资料助读

  1、“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2、作者简介: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三、简介驳论文的指示

  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2、驳论: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3、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

  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人。

  4、一般论证思路: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或间接的方式(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进行批驳。

  四、整体感知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五、划分层次、列出提纲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六、思考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3、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4、作者批驳对方的观点的同时,是否指出正确的读书态度?

  七、小结

  作者认为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虚心、读活、多读、勤读

  八、作者选了哪些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九、你说我说

  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1、品读法。 4、析读法。

  2、摘读法。 5、寻读法。

  3、圈点法。 6、助读法。

  【板书设计】

  树靶子

  引出处 例证

  不求甚解 释新意 驳论 引证

  援例子 对比论证

  引语录

  结上文

  十、课堂练习

  作业:

  1、把找出的名言警句摘抄在本上,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下自己的心得。

  2、运用所了解的读书法读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8026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