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读
《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质朴,饱含真情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的母亲,了解到母亲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16岁就做48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守寡23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我的母亲》一文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一)“闲笔”塑形象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缘于此文节选自《胡适自传》,作者是把母亲作为第一位“恩师”来写的,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是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从胡适的一生追求及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由此看来,前三段看似的“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
文中用了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这些看似“闲笔”,写出了母亲的待人接物极有“分寸”,这是一位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心灵清洁的女性,也彰显出了母亲作为“恩师”的魅力,她的以身示范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样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669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