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投影:

  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擘擘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2。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盂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现在广东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

  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四、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纠正字词的错误读音

  出示投影: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项………………………………………………( )

  A 襄(xiang) 句读(d6u)

  &苌(zh6ng)弘 聃(dan)

  C贻(yi) 谀(yu)

  D.蟠(pan) 六艺经传(zhuan)

  答案:C

  五、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停顿

  如: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从/而师之

  点拨:停顿是指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常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间所作的或长或短的间歇。停顿往往与句子结构一致(一般应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稍作停顿),与词语结构一致,与表意的需要一致。

  六、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词句

  1。出示投影: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孰能无惑(谁:疑惑) ②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句子的读法) ④圣益圣,愚益愚(更加、越发)

  ⑤官盛则近谀(奉承) ⑧圣人无常师(常有)

  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辅助) ⑧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久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⑤ C②④⑥⑧ D.③⑥⑦⑧

  答案: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常,固定的;相,互相)

  2.出示投影:

  辨别、解释下列各组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传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 1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从 1 惑而不从师

  2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案:传:①动词,流传;②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师:①名词,老师;②动词,从师。从:

  ①动词,跟随;②介词,自。

  3.出示投影:

  (1)下列句中“乃”字的义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其皆出于此乎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D.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答案:(1)D(A中的意为“是”;B中的意为“才”,副词;C中的意为“只是”;D中的意为“竟、竟然”)

  (2)D(D中“于”意为“对”;A中的意为“在”,介词;B中的意为“从”,介词;C中的意为“在”) :

  4.出示投影: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是否与现代汉语相同,试加以辨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从而师之 .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7)师不必贤于弟子

  点拨:(1)古今用法不同。“学者”在这里是指“求学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则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古今用法不同。“从而”在这里是两个词,即动词“从”和连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合成了一个连词,表示目的和结果。

  (3)(4)(5)(6)古今用法相同,意思分别为“所说的”;“一样,差不多”;“先和后”;“赶不上”。! (7)古今用法有别。“不必”在这里是“不一定”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合成了一个副词,表示“不需要”的意思。

  七、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 :

  明确: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第四段,说明写作缘起。

  八、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内容层次。

  2.试背诵全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5986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