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正确的写出比例。
教法学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复习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吗?请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你们能说出每幅图的长与宽的各是多少吗?请在学习卡上写下来。
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2、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交流反馈。
(2)引出比例的意义。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4=12:8,也可以写成6/4=12/8。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师:在图上这五张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系统的总结,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要多方位思考。
5、内化意义,提高认识。
(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怎么办?”
6、引申应用。
学生自学数学书的16页的问题三。
7、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8、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17,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三、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800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