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二至十自然段是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三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2008年9月22、23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4、简介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二、初读指导: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2)认清生字字形。
比一比,再组词。
莱( ) 昂( ) 纺( ) 历( ) 圾( )
菜( ) 迎( ) 妨( ) 厉( ) 吸( )
(3)理解词语意思。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或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
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4、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讨论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法布尔生活在法国南部美丽的小村子里,他对小虫子很着迷。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通过两件事具体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
第三段(第11自然段)正是因为对昆虫的痴迷,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3)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复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第四笔是横折钩。
“圾”注意第五笔是横折折撇。
“纺、厉、圾”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作业设计
一、组词。
纺( ) 尊( ) 暮( ) 怒( ) 厉( )
妨( ) 遵( ) 幕( ) 努( ) 历( )
圾( ) 采( ) 拣( ) 迷( ) 囊( )
级( ) 彩( ) 捡( ) 谜( ) 攮( )
二、按例子写词语。(至少4个)。
1、甜滋滋:
2、鼓鼓囊囊:
3、怒气冲冲:
三、多音字组词。
zǎi( )( ) è( )( )
载{ 恶{
zài( )( ) wù( )( )
四、在积累本上摘录有关昆虫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示。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回忆分段并概括段意。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哪句话来写的?
2、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1)“迷”的意思是①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②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③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④使看不清;使陶醉。
(2)根据其他三种意思各写一个词。
(①迷路,迷失;②球迷,戏迷;③景色迷人)
(3)根据这三种意思可以把法布尔称为什么迷?(昆虫迷)
(4)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迷”字的词语。
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痴迷:极度迷恋、沉迷。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入迷。
3、法布尔为什么会从小就对小虫子那么着迷呢?(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
[设计意图:对某一事物痴迷,容易把人引向成功之路。本文以“迷”字为中心组织故事内容,“迷”字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教学本文就应紧紧扣住“迷”字展开。虽然不和让每个学生对昆虫都痴迷,要求他们人人都成为昆虫学家,但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只有热爱、痴迷、执著追求,才容易实现心中的理想,走向胜利的彼岸,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齐读第一段。
2、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①“捉纺织娘”②捉小甲虫。)
(3)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121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