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读准读顺文本。
2、把握内容,理解情感
教学重点:
1、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在矛盾之处要表达的情感。
2、品悟作者在特定时期内的内心世界。
一、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读准读顺。
要求:读准读顺
二、指导诵读,把握节奏。
思考:怎样读才有节奏感?自己先用斜线标记,交流。
三、理解诵读,初略情感。(因何伤?)
1、文本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文本哪句话的哪个词语点出了文本的主题?
四、想象诵读,把握内容。(词中景?词中事?词中人?)
1、围绕这个词语,作者用怎样的手法描写了哪些景?
(1)、重点探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拓展:学生补充出写酒、柳得诗词
(2)、实景和虚景的作用
2、围绕这个词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刻画抒情主人公做的事情?
重点探究时、空两个角度
五、品味诵读,体会情感。(伤在何处:词中情?)
文本将叙事用于长词慢调中,先写离别之景,再设想别后情景,让人有“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之感。全文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绪,不仅源于其高超的手法,更是由于其内容中隐含着的三重矛盾。试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进行赏析。
第一重矛盾:意愿与现实-----“不想别”却“不得不别”
不想别表现在四个方面:
(1)时间上
(2)感情上难舍难分
(3)路途遥远,前途黯淡
(4)离别时间长
不得不别重点探究“摧”字
第二重矛盾:情感与语言-----千言万语却“无语凝噎”
重点探究“竟”字
第三重矛盾:意思与无意思:难舍难分却“更与何人说”
剖析出“谁与同欢”“谁与共话”的`寂寞、苦痛
六、品悟诵读,领悟内涵。(到底伤什么?)
正是因为文本包含的三重矛盾,文本不仅情真意切,同时又有超出情感的因素,结合文本和作者生平,思考:作者还会有什么感慨?
剖析出“悲生活的无常”、“慨生命的不自由”
七、升华诵读,同悲同慨
最后,让我们用饱含情绪的声音,再一次走近作者的内心,去感受他的痛苦、孤独、无力、悲慨等情绪。
八、作业设计。
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文本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
【高二《雨霖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4.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048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