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通过速读,感知文意,明确文章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3.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并反思自我的生活、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进校学习已有近十年了,大家中间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抱怨学习很累,其实老师有时也会抱怨教书这工作太辛苦。怎样才能让我们把学习与工作当成一件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梁启超先生有关人生与事业的宣讲——敬业与乐业,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创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二、文体知识:
1.演讲词
2.议论文常识 (多媒体出示:1.演讲的概念及要求;2.议论文三要素。)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大声准确地读出这些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旁骛 解剖 亵渎 骈进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百行业为先
2.整体感知:《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现在请大家速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有何作用?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主学习、探究,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由此看出“有业”应是前提。“第一要敬业”,“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敬业应是人生的基础。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教师在此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思路。(多媒体出示课文结构图)
四、研读揣摩,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交流,解读文本,探究以下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1.跳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什么是“敬业”,什么又是“乐业”?
2.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再次跳读文章,结合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点拨: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文中作者对于“敬业”是如何论说的?作者认为在工作与生活中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呢?)
①.文中“业”的含义并不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业”在此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出示图片:1.热情的`乘务员2.快乐的邮递员。)
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我们可以充分感知到“乐业”的含义包括四方面:一、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②.“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二是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提示:紧密联系有业、敬业、乐业三点来理解。)
五、课堂拓展,质疑辩论。
课堂讨论: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结合实际生活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读了文章,在作者的启发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列举文章中的观点: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3.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4.不论自己的才能、境地如何,凡做一种劳作就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出示图文,便于学生直观地去感知。)
5.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6.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7.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质疑问题较多的是第2、3条,许多学生对此有疑问,例如:人活着就要每天都劳作吗,那不就很容易身心疲劳吗?不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吗,每个星期都要放假休息两天吗?作者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恶德。”那节假日休息放松,外出游玩,娱乐都是恶人了?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去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胆的质疑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六、当堂检测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
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深山信使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以一匹马为伴,风雨无阻、跋山涉水,为山民们传送信件,孤独了自己,温暖了他人。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明确了文章阐述的三大问题:有业、敬业、乐业,并进而分析了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在课堂讨论中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课堂检测中掌握了议论文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即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本节课后请大家各自完成一篇短文,利用本文所学到的去劝说你身边仍在抱怨生活的人。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敬业乐业教学设计
6.敬业与乐业原文
7.敬业与乐业的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938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