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

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你看: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栾家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

  "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雍陶)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僧无可)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司空曙)

  都不免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比较豁达的是: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牧)

  可是王维在这里却把"空山"的秋暝写的如此热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一句是所见,下一句是所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上一句是所闻,下一句是所见。错落地把当时的景色、人物勾画得如此幽美,如此绚丽。看起来,这里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反而是相反相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它和那些写幽静就必然是寂寞凄清的寒瘦诗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被称为"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翁卷(字灵舒),他在雁荡山时,曾写出他的观感:

  "背日山梅瘦,随潮海鸭寒。平途迷望阔,峻岭疾行难。"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果落群猴拾,林昏独虎行。"

  我不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也许他认为这样才算是"真实"地写出雁荡山的景色。然而,他未免把幽静看得过分死板了,认为只有使用瘦、寒、迷、难、空、昏、坏、独等类字样,才显得幽静,因而他不能不堕入了枯寂的一途。许多山水诗人也打不破这个圈子,把幽静通向冰冷,甚至通向死寂。然而,幽静并不等于枯寂冰冷(假如不是有意描写枯寂死寂的话),只有知道幽静与热闹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才不难理解王维的优秀山水诗何以与众不同。

  在诗的结末里,诗人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点明自己愿意留在山中的意思。翻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经衰谢了。由他去吧(所谓"随意")!山中的隐士(所谓"王孙",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内)完全能够欣赏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着楚山去的。收束了全诗,并点出作者作诗的`用意。

三、背诵这首诗歌。

四、体会自然之美,最强环保意识。

  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人们了解自然,欣赏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美的力量,但是,现在我们缺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让学生列举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

  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孩子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的后果,才能为人类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活乐园。才能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空间。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二)

  一、课文说明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这是一首写山水美景的名诗,全诗八行四句。本首古诗是节选前面的四行两句,描写了秋天的傍晚一场新雨过后,青山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全诗四行两句。第一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秋天的傍晚,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幽静,天气格外的凉爽。第二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多么美的秋天夜景图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佳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横折钩,及“先外面,后里头”的笔顺规则。

  2、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新雨过后青山清新幽静的自然美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课外读背几首古诗

  2、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哪些小朋友会背古诗?指名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古诗《山居秋暝》。(板书诗题)诗题稍作解释。

  3、指导学生读一读诗题。

  (二)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听准每个字的字音。生领读、跟读。

  2、生自读古诗,画出生字。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加—加。

  如:日—月→明,白—水→泉,木—公→松,门—日→间,亲—斤→新,

  尸—古→居。

  4、(出示生字卡)认读,同桌互查,开火车。

  (三)朗读感悟。

  1、四人小组合作,组内自读互读相结合。读时思考: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互相答疑。

  (适时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秋天的傍晚一场新雨过后,青山清朗,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大石头上叮咚流淌。老师点拨引导。

  2、师生交换读,双向反馈,感受诗的韵律节奏美,进一步理解诗意。

  3、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诗境。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描述诗意,引导学生背诵。

  (四)小结。

  (五)课后活动。

  在小组内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推选代表。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抽读生字卡):空、新、晚、明、月、松、间、清、泉、石、后、门、有。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钩。

  (1)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启发学生说说书写方法。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门、月、有、间、石、后)。

  观察:哪些字中有新学的笔画“”呢?找一找。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注意区分“石”与“后”。

  (3)指导书写。

  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书空练写笔顺,重点是“间”,先外后内。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当堂反馈。

  (三)课外活动。

  诗歌背诵会——比比谁背的古诗多,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背诵。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8108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