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芦花荡》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⑵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知老头子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学生谈观看《铁道游击队》的感受。

  师导: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小说家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

  二、寻读:感知内容

  1、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概述这个传奇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2、寻读课文,说说他奇在何处?

  教师示例:他奇在将近六十岁却不在家休息。

  学生活动,交流:

  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奇在他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样样都行。

  奇在敌人封锁严密,他却来去自如。

  奇在芦花荡里战争硝烟弥漫,他却快乐而悠闲。

  奇在他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奇在他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奇在他工作那么繁忙危险,他却始终是那么乐观和自信。

  奇在他将近六十岁,却仍像个孩子似的爱逞能,打鬼子还要二菱跟着来看热闹。

  3、教师评价并巧妙过渡:读了一遍课文,居然有这样的发现,真不简单。老师读了课文后,发现老头子的传奇色彩集中体现在两个字上,就是不怕。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含有不怕的语句或暗含不怕的内容。

  二、析读:认识人物

  (一)

  学生读文章,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点评。

  师生交流: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抓住时机追问,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

  课前预设:

  1、三个不怕:

  不怕,洗一洗吧,多麽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问:这三个不怕的意思是否一样?

  第一个不怕的意思是可以的意思,后面两个是不要害怕的意思。

  问:三个不怕各应用怎样的语气读?

  前一个应该带着喜爱的语气,后两个不怕应该带着镇定、自信、乐观的语 气。师指生读,指导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问:这三个不怕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特点?

  过于自信,这里的过于是过头的意思,大女孩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

  师小结:这三个不怕从语言描写的角度,表现了老头子的过于自信,文中的哪些语句也体现了老头子的过于自信?

  如: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师:同学们还找到了哪些有关不怕的语句和内容?

  2、不怕牺牲,不怕危险:

  敌人封锁严密,由大菱挂花可以看出,老头子出入很危险。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着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批注:老头子的胆量真让人佩服,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还如此悠然,艺高胆大,不怕敌人。这一个一个投进嘴里的又肥又大的莲蓬果然让鬼子馋得上了钩。

  3、不怕艰险,自信乐观:

  再如: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批注:面对生活的艰苦和危险的处境,老头子竟如此悠闲,可看出他毫不畏惧,自信乐观

  4、不怕年迈,不怕累: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的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在白洋淀上。

  批注:老头子不怕年迈,身单力薄,可仍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不服老的.精神值得人敬佩。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批注:老头子不怕任务重,恪尽职责,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教师组织深入讨论:老头子为什么会不怕呢,这种什么也不怕的精神来自于什么?

  讨论交流:不怕来自于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不怕来自于高超的水上能耐。

  不怕来自于他爱国抗日、守卫家乡的热情。

  不怕来自于他藐视敌人的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不怕还来自于老头子的智勇双全。

  (二)

  过渡:老头子有没有怕的事呢?他怕什么?(怕丢脸面),从那些自然段可看出来?

  1、指生分角色朗读28~54段(一男生读老头子的语言,一女生读二菱的话,一人读旁白)。

  2、读完后指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师问:你认为他们那一句读的好,那一句读得还不够?

  朗读指导(课件展示):

  她挂花了──!(声音小,延长惊慌,害怕,重音挂花。)

  她挂了花!(与前面的她挂花了!读来又何不同?着急,还有一点恼怒,突出重音花,声音稍大。)

  谁?(应当读出很吃惊,很意外,不相信,有如晴天霹雳的意味。)

  谁挂了花平淡多了。

  其他的句子如: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心理活动,可以猜想)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很落魄):

  我──没脸──见人。(过于自尊,爱脸面,怕丢人。)

  3、文中有一段话直接描写了老头子的心理,请找出来细细品味,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朴实真诚,有强烈的责任心。

  此刻面对如此愧疚、自责的老头子,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敌人封锁得那么严,枪林弹雨中,谁又能担保万无一失呢?你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出了一点儿差错你就自责成这样。

  4、老头子又怎样找回了自尊?

  他用莲蓬引诱鬼子,把他们带到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钩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用竹篙痛打鬼子的头。

  5、你能体会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吗?假如你就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引诱、痛打鬼子的场面,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交流。

  师总结: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了老人的智慧,自信和自尊,富有传奇色彩。

  (三)

  师:老头子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作者要写一个无名英雄?

  联系时代背景,明确主旨:

  1、他没有姓名,因为像这样的人白洋淀到处都是,如果平时不打仗,他们都很温和,很朴实的,但是敌人一旦把战争强加给他们时 ,他们每个人都成了不朽的英雄!

  2、作者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是喻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三、品读:学习语言

  1、师:孙犁曾说,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爱国的热情和战斗的英勇,是善良和美好达到极致时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美到极致的境界。因而他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它是怎样为表现老头子的英雄形象服务的。

  示例: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把小船比喻成一片苇叶,既表现了水乡的特色,又写出了小船的轻快敏捷,烘托出撑船者的高超技艺。

  2、学生活动交流:

  ⑴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芦花荡的夜色是非常优美,非常安宁。我想,芦苇是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的象征吧。

  师:是啊,就在芦苇荡、荷花淀里,孙犁看到了一处无形的力量,他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师:同学们再看一看,课文中还有没有描写水淀月色的佳句?

  ⑵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⑶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课文,还有没有写水乡月色的句子。

  生:《社戏》中描写江南水乡夜景的句子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映入平羌江水流。

  ⑷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师:你觉得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⑸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一次感受芦花荡那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诗般境界。

  (师生齐读。)

  3、追问:抗日战争是如此残酷,为什么要把如此残酷的战争置于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来描写呢?

  补充材料:《沙家浜》中的一段唱词: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来了锦绣江南玉米乡。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狂!

  五、反思体验,读出自己

  阅读文章既要读文、也要读人,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好似拿了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钥匙。历史可以过去,但不可以忘记,那么就让我们直面心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吧 。

  六、课外作业

  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芦花荡》课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芦花荡》课程教学设计

2.课文《芦花荡》的教学设计

3.芦花荡课程教学反思

4.《芦花荡》的教学设计方案

5.芦花荡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6.芦花荡的教学设计范文

7.课文《芦花荡》的教学设计模板

8.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2094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