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5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对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对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对比复习,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清知识间的结构,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回顾旧知
1、 谈话引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每天早上,老师都会骑自行车去学校上课,下面图像表示我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提问:
(1) 老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口答)
(2) 利用图像估计,老师8分钟的时候,行了多少米?行了3000米时大约用了多长时间?(口答)
(3) 我7:20出发,7:40分到达学校,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
(要求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在和同桌交流一下。)
可能出现算术法和比例解决两种方法,重点交流用比例解决的方法。
(4) 追问: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又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5) 师:同学们在解决这几个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成正比例的量 成反比例的量 解比例 用比例解决问题)
2、 师:看,这是彭老师按1:8的比例在校园拍摄的一张照片。(出示手中的小照片)
(1) 师:如果照片上我的身高是20厘米,你能算出老师的实际身高吗?
(a)20×8=16(厘米) (b)解设:同学的实际身高是x厘米
20:x=1:8
X=20×8
X=160
(2)照片太小,后面的同学能看清是谁吗?生:看不清。
师:我把它装进计算机里(大屏幕显示,照片放大)现在能看清是谁了吧。(本班学生李蒙)
问:无论是缩小后的我还是放大后的我,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师:刚才我们友用到了什么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3、师:彭老师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学校,每年都发生着变化,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吧。(点击课件,定格在操场)我们的学校还在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中,如果学校决定在操场内建一个小型足球场。这是它的平面设计图:
足球场长50米 宽25米
50厘米
25厘米
问: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比例尺)
〔此环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用到了有关比例的知识,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为下面整理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 诱发引导,梳理知识
1、 回忆:在解决刚才的几个问题时,我们所用到的这些数学知识都是第三单元比例的有关知识,想一想这个单元除了这些知识,还学了哪些知识?(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揭题:同学们,比例的有关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我们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和
复习(板书课题)
3、 梳理:你们能把这些凌乱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吗?
4、 学生按小组讨论,可参考课本,整理知识点。
5、 按小组汇报。
(随学生回答,师生共织知识网络图)如下: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
比例 正反比例的意义
成反比例的量
比例尺
比例的应用 图形放大和缩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
6、 小结:整理好的知识更条理、更系统了,我们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可以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
〔此环节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初步学会理清知识网络,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学过的知识织成网络图,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一目了然,同时对知识的梳理也有了一定的意识。〕
三、 质疑问题,查漏补缺。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认为哪些内容容易混淆和出错。
(学生随便说,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正反比例分辨不清(也就是分析正反比例的相同与不同)
2、 比和比例容易混淆(也就是找出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3、 比例尺的单位问题……
(一人提出,全班一起举例分辨)
〔此环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其他同学介绍经验和感受来帮助同学们查漏补缺,通过对正反比例的比较和找出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对比和比例、正反比例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使学生在复习中达到了知识结构的重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四、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把凌乱的知识加以整理,看到了千变万化的知识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知识结构显得很清晰,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整理方法也能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6.整理和复习的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170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