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需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之”字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同学自读自悟,适当指导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学法:自读自悟,使用注释,遇到困难请教老师,熟读成诵,畅所欲言,说出自身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安排同学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资料。
2、指导同学按要求预习课文,尝试理解文章意思。
3、测试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通全文,掌握学法。
1、教师范读全文,再领读。(以范读感染同学,领读时有意识让同学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师: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请同学们各自再读读课文。
2、同学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3、指名读,教师指导断句。
4、同学掌握正确读法后,指导同学练习熟读。
(二)检查预习,结合注释,理解全文大意。
1、导学:
师:学古文重在理解。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是怎样学古诗的,怎样理解的?(同学自由说)
师引导:学文言文,可以对照注释……课文里的注释很多,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字的旁边。注好了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说,句子通顺不通顺。
2、检查预习:
(1)理解题意:“奕”是什么意思?“学奕”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学自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把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语句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复述全文大意。
(三)引导同学正确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篇文言文中,“之”字出现六次,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大家赶紧找出来。
课件出示带有“之”字的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研读“之”字的不同解释。汇报交流:说说“之”的意思。
5、还有哪些字不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吗?(其、以……)
6、解决问题,正确理解文意。(出示问题)
(四)、课堂小测
课堂练习
1、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俱( ) 援( ) 诲( ) 缴( )
惧( ) 缓( ) 悔( ) 激(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曰( ) 通国( ) 鸿鹄( ) 弗若( )
反义词:
非( ) 善( )
作业安排
选一则寓言背诵,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547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