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背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1
《背影》中“无言的父爱”是浓烈、深沉、厚重的爱,表现在父亲为“我”所作的小事里,行动中,深藏在做紫毛大衣和买橘子的艰难中。是成人难于察觉,学生难于理解的爱,意在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背影、“我”的落泪及情感变化、父子服饰的对比入手,去感受父爱的真切,去理解感恩的真挚,从而让他们走进作者,把自己感情融化于文本。
以下是我基于以上动机设计的教案。
一、情景疏导
“父亲”是男士的另一职业,他的职责是关爱,这种爱也许是你疼痛时的轻轻抚慰,也许是你懂事时赞许的目光,也许是你调皮时严厉地训斥,也许是你饥饿时的一顿美餐……父爱就那么简单,时时打动人心
父亲另一职责是奉献,为孩子默默地奉献。他省吃俭用,给孩子做最好的衣服;他含辛茹苦;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他倾家荡产,让病危的孩子住最好的医院……父爱就是这样,他忍辱负重,别人却不感动。
今天,我们要认识朱自清的父亲,让我们通过他的艰难处境,透过他的背影和他为儿子所做的小事来感悟他对儿子那一份无言的爱。
二、检测预习,选词连句
指导学生在下列词中选择五个以上的词连句,所连句子要合乎课文的意思。
备选词:交卸、狼藉、簌簌、惨淡、赋闲、勾留、踌躇、紫、黑、蹒跚、颓唐
三、阅读感知,概括全文
1学生参阅课文,细听录音朗读。
2用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
提示:人物+地点+事情
小结:父亲和我(奔丧后)在车站告别,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
3另拟标题,与原标题比较,讨论使用原标题的好处。
生1:“背影”是父爱的折射,父爱都集中在那细小的背影上。标题预示了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生2:“背影”在课文中出现四次,贯穿全文,用它作标题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重点探究,加深理解
1指出课文“背影”出现的四个地方,进行简单描述。
小结:第一处,文章开头,背影点题:第二处,望父买橘,描写背影;第三处,父子分别,惜别背影:第四处,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2品读第六段,研读背影的描写。
比较父子的服饰(“黑”,“深青”和“紫”),联系“蹒跚”等行动,可以看出,父亲想多为儿子做些事情,哪怕一件衣物,一个动作,都表达了他对儿子无言的爱,这种爱是浓烈、深沉、厚重的,也是容易被我们忽略,又难于理解的。
(继续分析对父亲语言描写,略)
(板书)浓浓的感情——深沉;无言的举动——厚重;淡淡的语言——质朴。
3品读课文,分析“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
师:对于父亲的爱,起初,“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讨论:略)
小结:不理解,不耐烦。如“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
师:后来,“我”对父亲的感情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略)
小结:“我”由自责、(“聪明过分”)、内疚(“太聪明”了)到感动(父亲买橘子)、依恋(父子离别)再到思念(收到父亲来信),流露了对父亲的理解、感激与深切的爱。
五、走进文本,诗化细节
放太课文中的细节美、让学生进行扩展、定格,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体会其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
导引:父亲如画,永远定格在子女的脑海中,父爱如诗,永远流淌在子女的心田里。请同学们挖掘课文中感人的细节,把它定格成优美的文字,用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
六、拓展延伸,感悟父爱
师:现在,让我们联系生活细节,去发现、去体验我们身边那无言的父爱吧。
生1:父爱,是别人夸奖我时那傻呼呼的微笑;父爱,是我任性时那严厉的眼神。
生2:父爱,是早餐里那香喷喷的牛奶,父爱,是出行时那盒塞进包里的香丝糖。
生3:父爱,是村口守侯我回家的身影;父爱,是与我目光相碰时那羞涩的一笑。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课文欣赏
(一)整体感知:两个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
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二)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4、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5、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6、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7、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
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⑷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三)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四)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学生总结: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
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463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