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事件发展变化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最后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跳水》这篇课文讲了哪些角色?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 )的猴子?理解“放肆”这个词
2、这只猴子为什么很放肆?
出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1)它指谁?大家指谁?将角色转换到句子中去。
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是因为……)
你能将这两种关联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猴子放肆表现在什么地方?
1)快速阅读2—6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用“三角形”在句子中标出动词。
学生汇报
3)师读句子,学生闭眼相象,做猴子的动作。
4)学生汇报想到的画面。
小结:作者在描写猴子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将猴子的放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今后我们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2、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小声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孩子心理变化的词语。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
1)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可不可以换一下次序?比如……
2)用“因为……所以……”回答
理解“哭笑不得”
区分“气急了”和“气极了”。
3)小结:这四个词语虽然都是描写心理变化,但是表示的程度不同,所以,按照事情的发展,心理变化也应该从轻到重。因此,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不能调换次序。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孩子当时的境地十分危险?在文中做勾画
学生汇报
A、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也难以
转身走回来。
B、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
C、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D、孩子听见下面的叫声,往下面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1)随机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学生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师:这句话从“失足”与“不失足”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明孩子的境地非常危险。
仿写句子
2)出示: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理解不知所措)
4)出示:孩子听见下面的叫声,往下面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出示插图,思考:你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孩子现在的处境?(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我们再用读来体会孩子的危险吧!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引读第七自然段,引出父亲的话。
2、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们在下面喊话,要让我听清楚什么?哪个字或哪个词?
3、你觉得船长是个( )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汇报,船长是个果断和冷静的人。
“立刻”说明船长想出这个办法用了很短的时间
“赶快”、“不跳我就开枪了!”用开枪的办法逼孩子跳水。朗读体会(注意感叹号的语气)。
师追问:如果孩子不跳水他真的会开枪吗?
4、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里?你有比他更好的办法吗?(师生讨论,感受还是跳水的方法最好)
5、朗读第七自然段
6、自读八、九自然段,
出示:“扑通”一声,孩子像一颗炮弹落到大海里。(像炮弹说明什么)
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师:孩子终于得救了。父亲是最爱孩子的,刚才他紧张恐惧到了极点,此时,父亲纠着的心也松弛了,忍不住呜咽起来。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孩子被救上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
四、板书设计:
跳水
水手 取乐
猴子 放肆
孩子 苦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
船长 果断、冷静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197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