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材分析】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本教材属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的第一版块“烈士的抉择”中的内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是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基本句式。

  ②读并研习文本,了解文天祥的的写作目的,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鉴赏语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诵读、研讨课文感受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②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涵 养自身的浩 然正气和高尚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研讨课文感受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2、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和高尚的精神。

  3、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来体会文天祥在作出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 国情怀。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练习法与讨论法。用诵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反复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讨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

  新授课教学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课前准备】 生自主预习课文,发放预习学案让学生提前了解文天祥事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课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 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一、 导入

  用对联“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引出文天祥其人其事;全体学生背诵初中已学过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课件展示文天祥简介,略)

  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

  已经布置的预习中要求阅读《宋史文丞相传》,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在预习中把疑惑找出来。

  设计意图:不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讲读第1自然段。

  教师先列出问题(1)(2)(见下文),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对重点词语用现代汉语作出解释;疑难的字词句可适当插问。例如:“修门”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莫知计所出”应如何串讲;“众谓一行为可以纾祸”应如何诵读等等。

  (1)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2)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

  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

  小结段意: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2.讲读第2自然段。

  (1)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降元军,文天祥曾上书要求宋朝杀掉他们的亲属,因此和吕师孟结下了仇恨。“构”,造成、结成;“恶”,怨恨、仇恨。“构恶”,即“结仇”。贾余庆在德祐二年二月元军使者入临安城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出使元军,与元军合谋扣留文天祥。“献谄”,向敌人献媚,指合谋 扣留文天祥。这两个分句也可泽为:吕师孟以前和我有仇,贾余庆在背后(卖国)媚敌出卖我。)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暗中忍受着去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1536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