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新词,整体把握文意。
2、 体味作者对天气闷热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 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和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
茅盾(1846—1981),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1926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蚀》、《三人行》、《子夜》、《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剧本《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等。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财富。
(二)文章主旨
30年代的中国,社会极其黑暗,1934年,国政府加紧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对革命力量大举围剿的一年,而此时荡涤一切污浊的风暴却正在酝酿,即将来临,黑夜即将过去。本文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人们常把它和高尔基的《海燕》相媲美。作品描写郁闷窒息、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寄寓着对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各种社会势力的嘴脸进行揭露之意,则是自然而明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国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表达了革命者奋力摧毁国反动统治的昂扬斗志,对革命充满胜利的信心。
(三)文章思路
《雷雨前》按时间的顺序,从清晨写起,选取几个不同的角度,勾画闷热、干旱和人们的苦闷难熬、怨声冲天的景象。“清晨,摸一摸桥面竟象还带点热”,河水早已干涸,河心“泥土裂成乌龟壳似的”,田里硬得像“水门汀”,人热得要呕吐;天空,“张着个灰色的幔”。在这种背景下,雷电巨人已怒不可遏,在幔外发出“隆隆隆”的“愤怒的吼声”,但天空仍被封锁,空气反而“加倍闷”,幔“加倍厚”,天“加倍黑”。继而写巨人的大刀,终于挑破了灰色的幔,发出了震天的惊雷。巨人“揩着汗”,“歇口气”再发起新的进攻。作者也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戴红顶子、像大官模样的金头苍蝇”的蚊子,以及唱着“要死呀、要死呀”高调的蝉,用以反衬巨人的高大形象。最后写闪电雷鸣,巨人以势不可挡的威力发起了进攻,灰色的幔被劈碎,人民精神振奋,由衷地发出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急些,更响些吧!”
(四)写作特点
1. 象征手法的运用。作品都借助自然事物用以象征某种社会力量。《雷雨前》里,用闷热、干旱造成的灾害象征国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以灰色的幔象征束缚人们的枷锁;以雷电巨人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以巨人同闷热、灰幔的斗争过程象征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进程,形象地反映了革命的规律。作品之所以运用象征手法,都有其相近的原因:一是为加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一是作为一种 策略手段,防止敌人对作品的抹杀。
2. 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是明显的。《雷雨前》则把象征社会现实黑暗郁闷的自然现象极力渲染,把巨人的形象置于极端严峻的背景中,给予描绘刻画,衬托其伟大的力量;同时,又用在同样背景中的苍蝇、蚊子、蝉等的丑恶表演同巨人的英勇行为相对比,给予巨人更有力的讴歌。
3.文中事物象征意义
灰色的幔:国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 苍蝇、蚊子、蝉儿:反动官僚、帮闲文人。
天外巨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风雷闪电:一切革命力量
大雷雨:(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统治的大决战)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削弱(xuē) 粳米(jīng) 碑帖(tiè) 箪食壶浆(shí)
B.孱弱(chán) 豢养(huàn) 纤细(xiān) 佶屈聱牙(jié)
C.皈依(guī) 犒劳(kào) 编辑(jí) 扑朔迷离(shuò)
D.韶光(sháo) 披靡(mǐ) 嬗变(shàn) 煊赫一时(xu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A.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B.明星出书,风潮渐涨。一旦明星已成气候,他们的书不管内容怎样,往往一出版就意味着畅销。我们说,明星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令人不堪卒读。
C.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就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
D.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即成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真正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顾问王留柱介绍,河南被掳往日本的劳工有4100多人,现在仍在世的不足100多人。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从而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4.针对下面两种情形,用一句话写出你自己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5分)
(1)早晨,上班高峰,总会有几个精神矍铄但步履略显蹒跚的老人晨练归来,也吃力地挤上公共汽车。于是,第一个发现身边站着老人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紧接着邻近的几个年轻人也都自觉地让出座位,老人们满意地道谢落座,车厢里一片暖意融融……
(2)有时,并不是上班高峰,车上也不是很拥挤,只有一两位白发老人上车,而最靠近老人的座位上的年轻人却不知何时已闭上眼睛“熟睡”了,于是,你会发现那附近座位上的人或把头靠在车窗上,或低垂着头,几乎都在“熟睡”之中,老人尴尬而无奈地倚靠在座位旁,车内的站立者们只有无言地苦笑摇头……
5.请你依照画线处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两句话,使得语义得到充分体现。(4分)
在一个名叫地球的星体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2)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6)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7)荷尽已无擎雨盖, 。(苏轼《赠刘景文》)
(8)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四、拓展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 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1)
(2)
(3)
3. 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答: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答:
4. 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
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010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