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下面小编分享中国美术史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第一节 概述
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漆器及纺织等手工业的技巧日益精湛。这一时期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礼器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其中,炊煮器有鼎、鬲等品种。食器有簋、盂、豆等品种。酒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车马器和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青铜器的纹饰
一、几何纹类:
云雷纹:云雷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以二方或四方连续的回旋形线条组成。云雷纹由云纹和雷纹构成。云纹由圆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雷纹由方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以回旋为特点,因此又称回纹。云雷纹一般是青铜器上的底纹,衬托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
绳纹:绳纹是由波浪形状的线条结成绳索形状的纹饰。一般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的附属装饰带,盛行于西周的后期。
环带纹:环带纹是由起伏较大的波浪纹呈二方连续方式构成的。其凹处用类似于眉口形的纹饰填充。该纹饰盛行于西周的中后期。
二、动物纹类:
饕餮纹:饕餮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凶猛贪食的动物。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我耳。左右两侧陪有龙形纹样。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
夔纹:夔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多以侧面表现。
象纹:大象纹样一般不作为青铜器的主要部位的装饰,也有个别例外,还有将器物作成象形的,如象尊。象纹盛行于商代与西周初期,着重刻画象的粗壮形体。
此外还有龙纹、凤纹、鹿纹、蚕纹等等。
三、人物活动纹类:
人物活动纹饰比较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流行。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一、夏代青铜器
此时是青铜器的“滥觞“时期。这个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还很幼稚古朴、率简凝重,还没有脱离原始意味。甚至有的青铜器没有任何装饰,通体素面。一般以单层凸起的饕餮纹和弦纹为装饰纹样,没有底纹。此时,青铜器上饕餮纹形象的处理比较松散,不象后来商代那样神秘、威严与恐怖。1972年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属夏代。
二、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商代前期,这是从新石器时代脱离出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商代后期,这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综观商代的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要特征。青铜器以礼器为重,故常见的种类主要是食器和酒器,如鼎、鬲、簋、爵、尊等种类,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等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商代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案,后期就逐渐趋向繁缛华丽,主要纹饰基本上是浅浮雕,并有繁华的底纹。
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象征着某种权威。鼎的形制随着不同时期纹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鼎分为方鼎和圆鼎,商代时期方鼎较多。1974年河南郑州杜岭出土的商代前期的大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等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除了鼎外,商代青铜器的其他种类工艺水平也非常高。
三、西周青铜器
西周后期青铜器不重装饰而重记事,故铭文逐渐增多。西周的方鼎较少而圆鼎较多,具有狰狞恐怖的饕餮纹减少,神秘的龙夔纹也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窃曲纹、垂鳞纹、蛟龙纹等,加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
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是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的代表。
三星堆的新发现
1986年在成都附近广汉的三星堆村发现的古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玉器、金器、等珍贵文物距今大约5000年至3000年以前。
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实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头像。这些青铜人面具或头像具有异乎寻常的性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占非常重要的位置,青铜人物头像的形制有格式化倾向。人物的造型大致相同,眉毛宽大粗长浓厚,眼睛略呈现为倒三角,鼻子是一个挺拔的三角形。双耳较大,有装饰图案化的感觉。耳垂有一到多个小孔。青铜人物面具与青铜人物头像的造型极为接近。三星堆的人物面具基本上是“U”形构造。其另一个特征是巨大的突出的双眼造型,这种类似螃蟹眼睛纵向突出在外的双眼造型十分独特。
三星堆青铜器的发现,对中国青铜器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的“两河”古代社会文明,究竟是相互影响还是各自平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kejian/520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