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牧在《秋夕》中说“银烛秋光冷画屏”。马致远也在《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萧索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和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走进别样的秋天,去听听诗人的深情絮语……
二、朗读诗歌
要求:朗读时注意音准、语气、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正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听节奏、听感情)。
4、学生点评,教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三、整体把握
1、作者在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秋天的?(露珠、冷雾、白霜;稻香、镰刀;秋虫、蟋蟀;溪水)
2、为什么作者要将这些景物融入诗歌中?(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代表性景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赏析语言
1、诗歌第一节: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⑴ 学生朗读。
⑵ 品味语言:如果把横线部分删掉,语言表达效果如何?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⑶ 诗歌语言美在哪儿?(生动形象的修饰语)
⑷ 有感情地齐读。
2、诗歌第二节:
⑴ 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节。
⑵ 你觉得这节诗应该怎样来读?
⑶ 学生评价。
⑷ 你能说说你对诗中语言的品味吗?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⑸ 有感情地齐读。
3、诗歌第三节:
各小组品味赏析诗歌第三节。
⑴ 交流对诗歌语言的品味。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⑵ 有感情地齐读。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kejian/192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