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年、月、日作为较大的时间单位,它的学习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年、月、日知识作全面、概括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前,我引导学生积极查找年、月、日的资料,让学生走进“年、月、日”的历史;教学中,我把历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数学原理作为一种知识的介绍引到了数学的学习之中,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年、月、日”前,我对学生说:在年、月、日的知识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看哪些聪明、能干的孩子能通过课外书籍、网站查找到年、月、日的资料,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也告诉给同学,看谁最能干。为让学生把学生把所找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识,四人小组交流整理,同时把自己最想知道的知识或问题提出来,写成一份报告。学生的热情都比较高。
让学生在查找有关年、月、日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年、月、日的来源,了解历法的形成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通过查找资料也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在学校听课、做作业,还包括读课外书、与人交谈、查网上资料等。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研究从1990年到2002的年历卡,和小组交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前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已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学生提出,年、月、日是怎么来的?既然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月,为什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呢?为什么平年2月又是28天呢?同学们争着发表自己的高见。看来,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兴趣,但是只*数学故事和书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这也是个别学生在课前提出的为什么每四年中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的问题。通过演示和讲解,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闰年的来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到体会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大部分学生都有查找的资料,而小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找资料有限的情况。我为学生创设了小组观察、发现和交流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宽松、开放的空间里,学生积极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察所得,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分享着知识交流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986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