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是一首歌颂我国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儿童歌曲。本课在设计时力图抓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注意力短、兴趣容易转移以及好奇心重的心理,努力营造民主、宽松而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声画同步、舞蹈律动、乐器伴奏等多种有趣的活动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首歌曲节奏鲜明,尤其是“XXXX︱XXO︱”的节奏型,具有欢快和跳荡感。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在此节奏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师生对话,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歌曲打好基础。
其次,多种形式,引导聆听。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也是教研员马老师经常给我们强调的一句话。如果说这节课之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的话,那么现在,我要说,音乐课中的聆听实在是太重要了。记得之前的那次讲课,学唱歌曲前,只引导学生听了两遍,结果学唱过程非常吃力。课后马老师帮我分析,主要原因是听得太少,于是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这次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聆听,学唱前共聆听了五遍,结果学唱时的“轻松”让我感到吃惊!我切身感受到了聆听的重要性!
所以在音乐课上,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会聆听、善于聆听,乐于聆听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充分的聆听中,不知不觉地对音乐有整体上的感受,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当然,整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课堂语言比较匮乏、评价不到位等。实验小学孙青老师的课堂语言堪称“经典”,实在是值得学习。听过她执教的《勇敢的鄂伦春》一课后,我想到了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俄罗斯的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这样的效果,而孙老师那富有艺术性的风趣语言实实在在“粘住”了所有孩子的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发现音乐的美,启迪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且最终能够达到提高审美意识、增长智慧的目的。
有句话说得好:使不快乐的孩子逐渐快乐起来、使快乐的孩子更加快乐,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快乐中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了孩子,我们加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967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