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这篇课文,教学时我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
《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内容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最后我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向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事例,进一步理解课文借物喻理的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895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