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泉水》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预设是教师对文章的理解,体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展示了教师与作者思想的交流,融入了教师对文本情感的升华,可以说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们看!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了!可在接下去的几个自然段中泉水又是流啊流,这是为什么?

  生:泉水刚出来时是冲,到了后来就是流了。

  师:没能把问题说清楚,谁能说得更明白点吗?

  生:因为泉水刚从石缝里出来时比较急,所以是冲;而当它已经冲出来之后就变得缓慢了,所以是流。

  师:是吗?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

  师:还是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那是因为泉水在石缝里的时候很想出来为别人做好事,所以是冲;而当他冲出石缝后他就一路为别人做好事,所以这里就是流啊流。

  师:让我们看看,泉水冲出石缝后,都为别人做了哪些好事吧!

  反思: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了泉水由“冲”到“流”的变化切入课文,本想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出那精彩的一答。可是无论教师怎么问,学生怎么答,最终也没等到教师要的那个答案,教师只好自己说了。课堂就在学生一片迷惑不解的眼神中继续着。而刚才回答说“因为泉水刚从石缝里出来时比较急,所以是冲;而当它已经冲出来之后就变得缓慢了,所以是流。”的孩子显得尤为不解和失望,后面的课堂参与热情明显低落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得到自己要的那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却忽略了事务的本来面目:泉水不正是急才冲,缓才流的吗?

  在学生刚接触课文时,学生对泉水的内在没有很多的了解,他们只能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对“冲”和“流”进行区分,教师说的不就成了强加于人了吗?这样的学习又何来热情高涨?这样的学习又哪来的授之以渔呢?

  我以为,对于此问,在此处教师不妨就把它定位在“急而冲,缓而流”上,同时利用板书在“冲”和“流”的上方标明学生现在得出的结论,然后在“冲”和“流”的下方标上一个“?”,设疑:除了同学们刚才讨论的理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呢?让我们接下去学习课文,到课文中找找吧!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孩子们信心,而且也为接下去进一步探究泉水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体会泉水的幸福、快乐作好了铺垫。

  案例二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学完了2—5自然段,你能仔细地找一找这些句子的特点吗?

  生:他们都是排比句,第二自然段里面是“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第三自然段里面是“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大镜子。”第四自然段里面是“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 ,喝饱了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第五自然段里面是“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师:是这样的吗?老师想让你们观察每一句有什么特点?

  学生显得很茫然。

  师:还是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你们看每一句是不是都是:( )吧,( )吧!我的水很( )很( )。

  师:同学们,泉水还可能到过哪,还可能怎么说?你能学着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吗?

  反思:在本案例中,教师本想抓住这一特殊的句子,对课文进行延伸,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但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特点时,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句子,而是笼统地告诉学生从二至五自然段中找,学生在理解上产生歧义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学生茫然时,教师也有点显得束手无策了,只能再一次把需要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继续一路学下去。

  我以为,既然教师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生理解上的偏差,那将错就错又有何妨呢?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的并不是很多,学生能感知到把这些句子摆在一起就是排比句,真的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已经超出了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了,我们应该大加赞赏,肯定地告诉孩子若真的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那确实就是排比句。然而这几句话在一起吗?算得上排比句吗?我们再仔细地观察观察,这几句话本身又有什么特点呢?此时学生观察的目标会更明确,相信学生也就能找到句子的特点。

  当学生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出“洗吧,洗吧!我的水很干净很干净,可以让你变得漂漂亮亮。”“喝吧,喝吧!我的水很营养很营养,可以让你长得很高很高。”……我就把学生这些句子还有课文中原来出现过的句子摆在一起拼成这样一首小诗:

  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多很多,

  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

  我的水很清很清,

  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喝吧,喝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

  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很美很美。

  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洗吧,洗吧!

  我的很干净很干净,

  可以让你变得漂漂亮亮。

  ……

  最后让同学们读读自己创作的小诗,既领略了课文语言的美,也享受了自己创作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7917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