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反思促使每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促进角色的变换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与一般的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不仅仅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在反思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确立这样几种角色:观察者,即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事件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记录者,即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学习者,即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外化为文字,勤做读书笔记,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更善于发现问题。
在反思中,教师学会了了解孩子,学会了了解自己,也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只关注教育目标逐渐向关注孩子的表现转变,教学计划从单纯的静态执行逐渐向动态调整转变(执教者根据现场听课老师的建议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幼儿的需求)。
在大班科学活动《光和影》中,当执教者高燕老师提出“小朋友两两合作,利用影子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幼儿的兴趣仍停留在玩影子游戏上,对“编故事”的要求熟视无睹。根据听课老师的建议,这一环节,高燕老师马上调整为“自己利用影子造型在墙上出现‘半座桥’,然后抛出‘高老师只搭了半座桥,谁来帮忙完成另一半呢’”,于是,幼儿争先恐后的来演示自己的影子造型——“小鸭”游来了、“小船”摇来了、“青蛙”蹦蹦跳跳来了……霎时一出丰富的影子戏开场了,幼儿一个个愿说愿演。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为目标的顺利达成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呀!
教师从一个被动的教学策略“执行者”逐渐向“决策者”转变,其中的众多困惑的产生与走出的过程也正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2、教学反思促使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出现了众多困惑:什么是新型的师幼关系?如何提高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怎样提问?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如何协调?如何进行反思?教师如何适时地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凡此种种,不一而是。这些问题是教师实实在在的困惑,但自己又无力解决。此时大家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离自己那么近,而用起来却“捉襟见肘”。此时,迫切需要理论武装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全园各教研组开展的理论学习中,借书、上网查资料成了教师们的主动行为,大家学得快,理解得也透。理论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发挥得最充分,而且,理论与实践在这个时候也结合得最紧密。这样一来,理论就成了教师自己的理论,因为有她们自己经验的支撑!
3、教学反思成就每位教师成为勤于笔耕的总结者
我园自开展教学反思后,取消了以往的教育教学笔记和保教笔记,以减轻教师的案头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反思记录,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们结合主题教学中的某个片段或一个主题进行反思,对发现的问题、自己的感受感想记录下来,保持与自我对话,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在记述中理出问题的头绪,在思考中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了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系统化。“教研园地”的“反思与体会”一栏更是为教师们的经验与困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4、教学反思使每一位参与者成为合作的伙伴
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实践证明,教师在反思的时候最容易得到的帮助是来自同伴(同事)和园长们都参与的园内教研活动。因为自我记录的反思是单纯的内省反思,通常难以深入,但借助同伴(同事)的观察和行动研究开展交流性的反思活动,会使教学者思路更清晰明确,而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教师更深入的反思。每位教师都渴望成长,更渴望理解,因为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希望别人能和自己真诚交流,在此基础上分析研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集体的帮助下,教师们能更快的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管理者与实践者在一起,集思广益,形成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更加全面和深入。
教师的合作将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良好环境,传统的教师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封闭色彩,教师间缺少交流与合作,这使得教师的生长往往处于一种孤立无助、独立奋斗的艰难状态中,现代知识观表明:知识是在合作中与分享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教师的成长必须在一种开放的、对话的教师团体中得以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791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