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保守的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使小朋友们没有足够的个体自由学习空间,也没有时间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他们在老师的问题牵引下,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新课程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保护小朋友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使小朋友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呢?下面,我结合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事情,“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小朋友们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如设计《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三个课文的导入:
1、让同学观看北京的美丽风光,然后引入课题。
2、让同学谈自身参与的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感受,再引入课题。
3、媒体出示一位和同学同龄小朋友的照片,告诉大家这位小朋友想和大家说一句悄悄话,大家想听吗?然后出示课题,齐读后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吗?
思前想后,第1个方案,因为后面我还要出示北京风光,因此推翻了。第2个方案虽然能通过谈话的方式,以了解同学对升旗的感受,但同学没有主动参与文本。因此,我选择了第3个方案。教学时,“小朋友悄悄话”的引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听了小朋友的悄悄话后,当我问他们有什么问题时,小手如林。有的说:“真奇怪,他想去看什么呢?”有的说:“他想去哪儿看看呢?”有的说:“他为什么想去看看呢?”小朋友们进入一个个“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让他们带着自身的问题进入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小朋友们的情绪高涨,学得积极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550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