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1
《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语文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述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如手:
首先,语言奠基,想象基奠。
在教学前,我请孩子们收集了超多名人写得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的“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李白的《横江词》、孟浩然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毛泽东的《七绝·观潮》等。
在孩子们各种方式的读后,我说:“你们必须明白这些诗句是描述什么的。”他们点了头,我让他们说出来。随机板出——钱塘江潮。
我问:“从这些诗句中,你能想象或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钱塘江潮水吗?”
虽然自己的语言,但已经能够吸引去阅读课文!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后,我就让孩子们去阅读文本,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伟壮观。划出有关句子,朗读交流。
孩子们对潮来时的描述个性感兴趣,因为它那么直观,那么生动。让他们读后,就让他们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虽然没去过,虽然不能现场感受,但是能结合词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动的。我想在孩子们的脑中,至少已经有好多个版本的“钱塘江大潮”了。
然后,图文结合,情感收场
在超多的读、说,体味、想象后,钱塘江潮水在孩子们的闹中留下深深的印象。这时,我出示了录象,观看钱塘潮水,加深对课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说:“站在观潮台,应对如此的潮水,你想说什么?”将它写下来。孩子们写后(几句话),进行了交流。说的就是感受、感叹、神往……
遗憾:
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对课堂的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一: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是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度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够重视。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二:对学生的理解,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是否又有情感灌输之嫌呢?我在课堂上并不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机智待加强!
三:读的方面,在生生互动、点评做的不够好。
四: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写钱塘潮的导游词,但因指导时间不够,觉得效果并不是很好。
期望在以后的课堂改善!
《观潮》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2
《观潮》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但要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中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知识。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所以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跟着作者一起去钱塘江大堤上去观潮,通过图片欣赏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激发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感而发,都感受到当时的雄奇壮丽,气势非凡。
二、指导朗读,感受景象
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讲自己的体会,感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通过朗读来感受当时的景象。首先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读后再谈一谈感受如何,接着我让学生来观看图片,感受当时的景象,再次读一读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的感情更为丰富。接着由我来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脑海中边浮出当时的画面,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
三、品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篇课文作者在写的时候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来品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写作文打下更好的基础。例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并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先让他们读一读,接着让他们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学生很快能回答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对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回答的不够好,这样写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从近处看到的钱塘江大潮,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让学生在以后的写景作文中也可采用这种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的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观潮》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3
钱塘江江大潮浙江省,真正能到过钱塘江的小朋友很少,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壮景的小朋友更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是教师教学预设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着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有关“潮”的句子,朗读并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惊叹大潮的奇观,然后回归整体,朗读背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逐步加深,赞叹、惊讶之神逐步显现。
二、以“声”、“像”辅助释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创设情景,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在本节课中,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理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媒体配以声音,对“如线的潮、横贯江面的潮、如墙的潮和如万马奔腾的潮”的句子的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媒体配以相应的画面,帮助了学生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感觉效果较好。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想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读法:课始的教师激情朗诵;课中学生的自读和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课尾的背诵。读的形式多样,以读引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语文课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拥有残缺的美丽。下课之后,我总觉得在品词析句的时候处理过于琐碎,有损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4356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