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语文教学反思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听,孩子们在给两小儿配音呢!在优美的古筝音乐伴奏下,两位同学各个争得面红耳赤,辩得理直气壮。教室里不时传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站在一旁的我在被孩子们发表独立见解的那份自信和出色的表演天赋所折服的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这篇对于孔子这个人物,设计的并不多,如果通过揣摩孔子人物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学无止境”的道理。于是我大胆创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出问题:“面对两小儿的据理力争,孔子也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也不能决也。”我又继续追问:“孔子是何许人也?上节课老师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同学们都找到了和孔子有关的资料了吗?哪个小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话声刚落,已经有好几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孔子的人物资料,孔子的哲理名言,甚至有的孩子还把姥姥家挂在墙上的孔子画像带到了课上,据他说每次到姥姥家,姥爷都要叫他反复读上几遍,让他从中得以感悟以自勉。今天这位同学也一显身手,不但一口气读完了画像上的孔子名言,还把其中一些句子的意思讲给大家听。看到大家的热情如此之高,我便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对孔子这个人物进行一个全面概括的定位: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样一个知识渊博的圣人,听了两小儿的争论后,也不能裁决,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读懂了古文,又对孔子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一下子来了热情,有的学生说:“孔子会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的学生说:“孔子会说虽然人们都说我是博览群书的人,可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呀。所以我要回家多找些资料,多看些书来补充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日趋完善。”孩子们各个谈的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还用上了刚才搜集的孔子的哲理名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我事先所未预料到的。前者说的是一个古代的孔子,后者说的是一个现代的孔子,这样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时机,又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同时丰富了课文的内涵,在课文的诱导空间中超越文本,超越了空间。
紧接着我继续追问:“孔子和两小儿特别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他们很想来到我们中间寻找答案,你们欢迎吗?”孩子的热情更高了,都想一显身手告诉孔子问题的'答案,不约而同地拿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这时,我并不急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资料,“一会可要给他们讲清楚了,让孔子和两小儿听明白了啊!把查阅的资料拿出来,先现在小组中准备准备!”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子明确了学习任务,在小组里兴趣盎然地把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筛选、提取,有的甚至还加入了一些生活常识,让这些复杂的自然知识听起来更简单,更易懂。
于是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大家闭上眼睛,孔子和两小儿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的面前。”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攥紧了手里的资料,跃跃欲试,期待着和孔子、两小儿的会面。而此时我则悄悄地走到黑板后,带上了事先准备好的白花花的胡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博学的孔子,随机邀请身边的两位同学扮演两小儿,当同学们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一幕时,有的发出惊叹声,有的则笑出声来,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活泼的氛围,这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在网上、课外书上查阅的自然知识讲给孔子和大家听,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讲得滔滔不决,孔子和两小儿听得津津有味,彼此之间还“交流”了经验:
孔子说:“原来从这么多途径都可以学到知识,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我还要向同学们学习呀!”
同学说:“我每天早晨和中午都看见太阳,但是我怎么就没想到两小儿争辩的问题呢?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台上我和同学们用各种感觉去触摸,品位,体验文中的角色,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角色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和理解,台下同学们用现代的科学知识解决孔子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地将无声的教材语言创造性地演成了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其实这也是知识的一个拓展延伸的过程,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书等途径解决难题更加有效的延伸了课堂,创新了课堂,达到了以内导外,以外促内的良好效果。
通过表演,学生发展了语言,树立了自信,品尝了成功;通过表演,学生心里播下了“我一定能行”的种子;通过表演使得《两小儿辩日》一文这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对学生掌握读懂古文的方法,了解更多的自然历史知识,形成良好读书习惯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说的:“教师最大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敬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被孩子们渊博的科学知识所折服,真正地感悟到“教学相长,互相为师,共同进步”的含义之所在。
【《两小儿辩日》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7.语文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844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