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前些天,我一直在琢磨这节课,《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对这个知识点我很疑惑这部分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后续相应知识点有什么相通?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我要让孩子们明确的掌握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具体怎么教学?
问题萦绕了我好久。
秦老师就解决问题的话题,也指出了我平时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正确的一些做法。
陈老师则讲了关于建构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路子。
我思量着,怎么把他们讲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
一番也许比较肤浅的思量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我定了这样三个目标:
1、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
2、学生能找到相关联的两个量,并能提出问题(即中间问题)。
3、学生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正确解题,并找出中间问题。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课前趣题】
课前,我在黑板上出了老船长带7只小猫、8只小狗、5只羊出海,问老船长多少岁的题目。孩子们一看就兴高采烈的列了很多算式,广益看了题后忍不住走过来悄悄跟我说,老师,这里老船长的岁数只是他自己的岁数,我们不能根据这些没有联系的条件求出来。
我组织孩子们交流后,我又追问了一下,为什么这里不能求出老船长的岁数?
孩子们明确了,针对一个问题,只有相关联的量才能解决问题。
(绿水:这里主要让孩子们体会信息对于问题而言的关联性。)
【教学例题片段】
例题:有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求6袋一共多少元?
(教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并且第二个信息隐藏在图中。)
师:谁来说说这里的信息。注意说全了。
苏苏:有6袋乒乓球,每个2元。
融融:还有一个信息呢。每袋乒乓球5个。
师:你怎么知道的?
融融上台指。
师:我们搜集信息时不能只看文字,还要联系文字看看图。
(绿水:本节课的题目都有信息隐藏在情境图中,所以,孩子们的解题习惯需要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西西,渗透还包括一种习惯的养成吧!)
师:同学们先观察思考题中的信息,再独立解题,可以多种解法,最后小组交流你的解法,说说先求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
(我看到很多小组都用了3种解法,、分别是
52=10(元)、106=60(元);
65=30(个)、302=60(元)
26=12(元)、125=60(元))
(绿水:在这里巡回时,我看到孩子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很轻松就列出了算式,大部分能列出第一第二种,小部分还列了第三种。所以,我把教学重点侧重了一下学生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集体交流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派代表来发言,组员自告奋勇上台补充。孩子们劲头十足,为了防止有孩子不投入,我只说了一句话,善于聆听别人的发言,能立刻举手发表观点,是老师评价你们聪明的唯一标准。范老师就在一边等着欣赏你们的`智慧啦!
小海小组说了第一种解法。融融爱表达,但表达不清,小海冲到前面表达清晰,孩子们没有异议。我追问了,为什么可以先求一袋乒乓球的价钱?
嘉欢小组说了第三种解法,嘉欢说完,底下孩子的神态千奇百怪,有迷茫,有认同,有急着也想说的。
我让嘉欢说了思路,原来,他们是这样理解的。26=12(元)就是每袋中拿一个乒乓球出来的钱数。125=60(元),就是5次拿完也就是6袋一共的价钱。
嘉欢说完后,小敏上台指着把他们的意思说了一次。
底下有些孩子说着,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绿水:如果单纯看文字呈现的信息,我还真想不出有这样的解法,我表扬了部分孩子善于从图上搜集信息。但是,为了防止作业中学生不思考,胡乱把数与数乘,所以,我建议他们一般不用这样的思路解题。)
小雨小组介绍了第二种算法。表达不错,就是几个孩子轮回着说着补充着,挺费时的。
绿水反思:在这节课,孩子们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找出相关联的两个量并提出问题。课末,再回到老船长的问题上来,孩子们都清楚了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单纯的数之间相加相减,乘乘除除。需要理解才能解决。
在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开始用lexin姐姐说的问题意识去引导孩子们,江苏教材没有的,我们就在课堂上渗透多些些啦!
绿水疑惑:芦苇说她在二年级时教孩子们用每份数、份数的概念去找数量,解决应用题,我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不知道这对孩子建构知识是起着提炼的作用,还是压制的作用,期待指点,期待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813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