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反思论文
摘要:信息化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也是目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难点。尽管信息化课堂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存在许多弊端,从而导致信息化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对目前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并讨论了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引言
当前由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步被信息化课堂教学所替代,这是由于一方面反映社会对新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期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课堂教学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还不到位,这就使得信息化课堂教学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人甚至开始对此产生了怀疑,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及其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导学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化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是主导。教师作为导学者、督学者,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为学生创设具有个性化的、有效促进学习的教学情境。
(2)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学生不再是静默的知识接收器。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将进行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在学习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3)信息技术的应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当然这里的应用是指适应性的、有效的使用,并不强调一味地牵强使用技术。
(4)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使用各种有联系的、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文字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是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
二、当前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关于目前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和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文章很多,作者参考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当前信息化课堂教学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①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认为教育信息化等同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建设轻应用;②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认识教育信息化;③教学观念仍没有改变,没有认识到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武断地将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归咎于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不足。
(2)教学资源建设滞后。①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丰富、优秀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但当前资源大多质量不高,资源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推广性。盲目追求资源的数量,资源的表面形式,不注重资源本身的内容;②资源重复建设,没有共享。在资源开发上,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各自为政;③缺乏协调合作。资源建设过程中完全遵照教师个体的意愿和想法,没有进行多方协调、合作,开发的资源质量不高,不易推广。
(3)教学设计不合理。文字信息的电子化使信息容量增大,课堂教学“满堂灌”,没有根据信息化课堂教学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资源简单堆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不科学,呈现方式不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1]教学素材资源选择针对性不高。
(4)注重形式,忽视效果。①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变化,仍然是“知识灌输”型。由于使用了信息技术,知识容量变大了,教师灌输知识的效率提高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下降了,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理解;②注重动作思维的训练,忽视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进行个性化学习,但教师却没有很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学生的自主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的动作思维;③片面追求华丽的效果,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资源,资源本身做得很华丽,但内容却没有精心组织,往往比较松散、简单和牵强,容易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利于进行思考。
(5)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依旧。很多信息化课堂教学仍旧是“换汤不换药”。教师仍主宰课堂,作为教学中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虽然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培养了“信息素养”,但严格意义上讲,他们的信息素养是不健全的,创造性的信息素养没有根本性的发展。
(6)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相反,由于灌输的信息量加大,学生一时难以接受,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环境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机制建设是保障,信息化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2]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但终究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永远是主体,信息技术只是起到辅助学科教学的作用。
(2)加强教学交流,共建教学资源。信息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专业学科间教师加强教学内容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交流,对资源的建设共同设计、开发,尤其要注意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要为了建设而建设。资源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①与相关学科教材配套,按照各学科知识的特点进行资源分类建设;②教学资源要有针对性,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也要考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的维持;③规范资源开发行为,加强资源数据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管理;④根据教学实践对教学资源进行不断更新。
(3)改变师生间的地位,改进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辅助者、监管者。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个性化的、促进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教师不再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避免将信息技术作为“机灌”的工具,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为学生筛选和组织学习资源,使其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心和自主性。
(4)注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的功能上要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将“人灌”变“机灌”。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不仅要有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造信息资源的能力。通过基于问题的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的开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
(5)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的总结性评价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素质教育应更加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了能够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应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课前评价(诊断性评价)、课中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课后评价(总结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四、结束语
大力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涉及软硬件资源、教学人才队伍、信息技术、学校组织和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如何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在,作者认为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创建、教学设计的改进、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丹.浅谈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6.
[2]罗辉,陈松涛,安川林.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452-455.
[3]齐宗平.反思信息化教学弊端[J].基础教育参考,2007(4):78-79.
[4]徐仁坤.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网络科技时代,2008(10):102-103.
[5]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蒋国珍.寻求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根本性突破[J].中国电化教育,2008(3):218.
【浅析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反思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471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