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反思范文
《出师表》全文中,十三次提及“先帝”,无非是想让诸臣不要忘了刘禅是先帝之嗣,不要忘了先帝之“殊遇”和“简拔”,其用心可谓深远。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出师表》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师表》教学反思范文(1)
《出师表》是人教版就年级上册第24课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文章。由于本文的注释比较多,多数学生都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读课文,基本读熟后再读注释,然后抽学生翻译课文——每人翻译一段。第二课时让学生先做练习题,然后练习背课文,通过20分钟的背诵练习,基本能集体背过,我认为我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和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效果是理想的。
在第二课时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
①诸葛亮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人格魅力?
②诸葛亮的那些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题目的探讨,可以提高思想修养的认识,从而体现教学设计的“文道统一”的原则。
这两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最佳效果。
《出师表》教学反思范文(2)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
设计中,注意处理学法指导与教材的关系,力图突破传统的唯教材论、唯知识论,重在学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学法尝试中获得。最后的作文设计,
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克服传统教学读写分离的弊端。另外让学生们根据课内课外对诸葛亮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自己的人生观,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们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是临场点拔不够到位,鉴赏分析和知识点的落实尚不能自然有机的结合,教学的空间拓展不够。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没有展开好,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的配合,这是失败的地方,以后在这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
成功之处,自己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还是能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主题,以及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也都掌握。
《出师表》教学反思范文(3)
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继续进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重背读在前的。现在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统力主文言学习“背下来”再说。为了让《出师表》的这次“背读在前”的学习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比赛”等,力争优生中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等等。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习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而高年级则采取分散识字的方式。从人的长远学习来看,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融和在一起的。“融和观”也应该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强调文言字词的积累只会把文言文学习推到纯粹技术化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相信,文言学习也不能够脱离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当然,有意识地恰当的总结归纳文言字词的用法是有必要的`,这和片面追求文言学习字词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文言教学的较高层次了吧。
《出师表》教学反思范文(4)
《出师表》出自于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是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在北伐之前上奏后主刘禅的一篇奏表。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要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为了更深入理解诸葛亮要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陛下的强烈思想感情,帮助理解本篇文章,在教授这篇文章前,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以及和先帝刘备之间的故事。诸葛亮青年时隐居隆中,人称“卧龙”,素怀大志,自比管仲、乐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遂辅刘备,后建蜀汉政权,与孙、曹成鼎立之势。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任诸葛亮为相,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职掌军政大权。他励精图志,赏罚严明。他在平定南中诸郡后又挥师北伐,在北伐前上奏此表。
本篇文言文,虽然比较长,但并不是很难懂,所以在讲解课文时,我让学生多读本课,通过学生自由读,汇报读,齐读等方法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在掌握了奏表的三条基本建议以及作者追忆往事,表达兴复汉室决心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以小级为单位结合注节和工具书弄清文言词语含义,翻译课文,疏通课文内容。
在掌握课文内容基础之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章从哪些发方可以看出作者要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效忠陛下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同学们经过几分钟的共同讨论后,纷纷发言。有的说:作者在提建议时,总是诚宜……不宜……,表现了作者对后主刘禅具体的、细心的教导。有的说:在提出亲贤远佞这条建议时,依次告诉后主要在内政上和军事上要亲近哪些人,信任哪些人,可见他的忧虑之深。有的说:本文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最质朴的语言中传达出“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情实感等等。
通过本文的讲解,不仅掌握了一些文言词汇,而且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耿耿忠心。
【《出师表》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364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