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我问孩子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从哪里看出袁隆平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
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了一些我极为满意的答案,他说:“我是联系课文的前面来理解的,在文章的第二小节,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下定决心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的,到了第六小节,我们就看到了袁隆平在1970年,才刚刚发现一颗种子,中间经过了十年的时间,要想想对于一个人来说,你能有几个十年呢?更何况在这十年当中,袁隆平可是一直在找寻适合栽培的.种子啊,他一定吃尽了千辛万苦!”
另外一个孩子估计是受到了他的启发,说道:“我也是联系课文的前面来理解的,在文章的第二小节,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以前一直是待在湖南安江农校做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十年后,他却是在海南的三亚发现了适合的种子,这两个地方相隔的有多远呀,这说明了袁隆平在这十年里,说不定是跑遍了祖国的很多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至宝,我打心眼里敬佩他!”
这两个孩子的答案我特别欣赏,因为他们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意思了,他们真棒!
【《杂交水稻之父》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5.论文的教学反思
6.影子的教学反思
7.海燕的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125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