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册四单元第一课为古诗三首。第一首为《游园不值》。
我在学这首诗时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编排成一幕独角戏将作者去游园的整个过程表演下来。在表演过程中,提醒学生通过动作、神情、语言将作者的所做、所思、所感表现出来。
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然而在表演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其中的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有了不同的解释。
一个学生是这样表演的:(欣喜的看看天空):哇!今天的天气真好!风暖暖的。瞧,柳枝都绿了。我朋友的园子里一定是春意融融了吧。(快步走上来,轻扣柴扉,再扣,再扣)咦?为什么不开门?哦,大概是怕我猜坏了他园子里的苍苔,所以才不给我开门吧。(失望的低头,然后四顾)哈哈!虽然你不让我进去,可是你园子里的春天是关不住的!你瞧,那一枝火红的杏花正从墙上探出头呢!
从这个学生动作、神情的表演和语言的描述上来看,她的这幕戏应该是比较出色的。但是,她的表演一结束,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表示有话说。
台下学生的意见主要有这样几个:
第一:主人不是不让进去,是不在家。这个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刚才的表演中,作者的猜测是不对的。再说,既然是朋友,园子的主人要是知道有朋友来访,就不会这样做,而作者作为朋友,也不该这样想。这里应该理解为:作者觉得应该爱惜这小路上绿意茸茸的苍苔,所以走路时总是小心翼翼,尽量不让木屐踩踏在苍苔上而留下印痕。
对于这个问题,我把解决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再读一读古诗,认真想一想: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觉得还是解释成作者因爱惜路上的苍苔而怕木屐踩出印痕来为好。第一,这样和题目不矛盾。第二,也符合作者与园子的主人是朋友这一条件。再有,更能体现作者爱春天事物的情感。
对于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我觉得比较满意,因为,从学生的思辩中,我看到了人文性的感悟,看到了情感性的理解。但是,我也有这样的疑惑:“应”在古诗文中有没有“应该”这一意思呢?还有,我今天在一个资料中看到了这样一种解释:这是作者的一种幽默化的写法。轻扣柴扉后,他明知朋友不在家,却故意说成是“应怜屐齿印苍苔”才“小扣柴扉久不开。”借此来表明园子的主人也热爱这满园的春光。如果这样来讲,也能讲得通。到底有没有证据可查呢?
第二:园子里的`春色本来就没有关住,因为是柴扉,柴扉是用树枝编的,作者隔着柴扉,是可以看到园子里的景色的。所以,根本不用为“轻扣柴扉久不开”而失望。
对于这个问题,我先是称赞学生的细心。但是,如果说作者能够隔门尽揽园中景色,则“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就体会不到了。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并想象:作者是怎样隔门望春的?当时感觉该是怎样的呢?学生觉得挺有趣,渐渐感到,隔门望春总是不够尽兴,未免感到遗憾。这时,再理解作者“猛然抬头,看到伸出墙外来的那枝红杏”时的心情,就能够理解到位了。
第三:杏花是白色的,文中怎么说是红杏呢?
大概由于学生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红色的杏花,所以都不能解答。我告诉学生:杏花的品种不同,颜色也不同,红杏花还是有的。而且,颜色是洋红,而不是大红。(如果我提前能够预设到这个问题,提前准备一些图片就好了。)
这节课使我想到了上学期学习《望天门山》一诗中,在理解“孤帆一片日边来”时的教学片段。那时,我也是把两种不同的解释提供给学生,由他们自己选择答案。我想,凡是遇到无证可查的问题,我们不妨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古诗吧。
【游园不值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108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