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这在“可能性”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整节课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感悟。
1、活动中体验。先从学生熟悉的、亲切的猜球游戏中自然引入,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拎一拎、练一练、转一转、装一装、说一说等实际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能够用语言(“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
2、在活动中思考。在“可能性”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时,让他们猜一猜:口袋里放了什么颜色的球?然后拎出里袋来验证一下,再让他们说一说: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让学生经历“体验—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
3、在活动中应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且学以致用不止于结尾或课后,只要运用得当、合适,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安排了练一练、装球游戏以及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事件,让学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画角数学教学反思
5.有关数学教学反思
6.我的数学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1901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