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故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故事教学反思1
《画故事》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中的一课。授课前我设计了在学生艺术实践时渗透《论语》中的“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因为我知道学生用国画形式创作传统文化方面的故事是很困难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有的学生迟迟也不动笔。朱婧怡问我:“如果画的内容不属于传统文化,但题的字是传统文化是否可以呢?”考虑到完全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创作,学生表现起来难度较大,于是我同意了她的主张。结果没一会儿她就把作品交上来了,画的是几条金鱼,题的字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字迹不清楚,金鱼也毫无生气,我又给她一张纸让她重画。过了一会儿,正当我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她又教上来了,效果连第一幅画也不如。我展示给大家看,并借题发挥将《论语》中的“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适时抛出,使她意识到自己原有的作画水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能随便给自己画一条截止的界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要纸画了第三幅画,作品效果非常不错。
课后我想如果当时没有借助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又会怎样呢?学生只是单纯地知道《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而已,至于其中隐含的深意学生体会到的能有几分呢?教师直白地介绍是很难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当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了。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学生才会信服,也就是教师要学会借题发挥,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刚刚发生的事例巧妙引入传统文化,使二者相辅相成,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并马上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这样传统文化的渗透才不会是纸上谈兵,学生也不觉得无关痛痒了。厨师炒菜放调料很关键,什么时候放,放多少直接影响到了菜的口感。老师渗透传统文化又何尝不是这样,没有到一定的火候,加再多的调料又有何用呢?
画故事教学反思2
一、成功的喜悦
1、 激发兴趣,自主读文。
为了能激起学生的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伊始,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想画什么?接着,我就和学生一起绘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学生兴趣盎然。接着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认知的激情,就会自主参与,寻求新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然后我学着杨昱婷老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苹果、梨、枫叶的形状,让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又增强了识字、记字的效果。
2、 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已想学的内容,多读多想;自主地讨论、交流,自觉地练习运用在精读课上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探究课文,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读自悟,主动发展。例如: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学生:大自然的地毯怎么画?你则呢知道?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再出示这一段再读,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感觉?哪儿最美?学生说:“一抹金黄最美”。“那么什么是一抹金黄呢?”学生都不理解,我又适当引导: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一半绿一半黄的。”我及时点拨:“一半绿一半黄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黄。”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完全了解了“一抹金黄”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师解释。再如:你还喜欢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有的学生说喜欢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课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让他读一遍:“课文中说星星在什么地方?”“果林里。”“果林里有星星吗?”“没有。“那会是什么?”“那是梨子、苹果熟了。”学生又在我的引导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么。
二、不足的惋惜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讨论:你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里的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都说喜欢,但却说不出秋天都有什么景色。也许现在还没有真正到秋天,学生以往没有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我觉得今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的评价还显得不够到位,如他读的声音太小,读的没有感情等。今后应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评一评成功之处,不足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生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使纸面上的静态内容跃出教材,转化为符合儿童个性特点的动态表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画故事教学反思3
在六年级的《画故事》一课教学中,教科书上有一幅名家作品(刘继卣《大闹天宫》)是本课重点赏析的作品,《画故事》教学反思。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是根据教科书内容组织的教学。其实刘继卣的《大闹天宫》作品一共创作了八幅,而课本中只是选取了八幅中的一幅来欣赏。无论从作品的完整性还是给学生的视觉效果都显得单薄了一些,让学生来谈谈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大家也不是太愿意说,而且对该画家刘继卣也几乎没人知晓,只简单的几句“画得细致,人物多”就没什么感想了,教学反思《《画故事》教学反思》。为了让大家认识画家,充分的感受作品并有感而发,我在另外两个班教学中,对这个欣赏的环节做了补充。我把画家的生平介绍给了大家,并把完整的《大闹天宫》八幅作品都找来给大家欣赏。刘继卣先生的作品《大闹天宫》和《武松打虎》是典型名作,享誉海外。他身前曾说:“我要上而追溯传统,下而彩博众长,以自己的画笔写出自己的见解。”《大闹天宫》作品属于中国工笔重彩组画,共有八幅,绢本,石色,画家在1955年(37岁)创作完成。八幅作品的命题分别是:降石猴禀议天庭、弼马温怒归山中、齐天大圣战神兵、蟠桃园内问真情、醉罢瑶池食仙丹、下界为王会亲友、火眼金睛千钧棒、大闹天宫孙悟空。画家依据丰富的想象力和原作的相关文字描述,精细、准确地表现和描绘了场景的瞬间。作品的造型大量采用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使人们感受到画家功底之深和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1725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