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时,创设适合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因此,课堂上由买玩具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二、注重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口算的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口算方法多样化
(1)44+25
①40+20=60,4+5=9,60+9=69
②先算44+20,再算64+5=69
③先算44+5,再算49+20=69
④先算25+40,再算65+4=69
……
(2)25+38
①20+30=50,5+8=13,50+13=63注意: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②先算25+30,再算55+8=63
③25+8=33,33+30=63
……
允许算法多样化,体现数学的个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口算方法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掌握和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本课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
1、整节课容量大,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将知识内化,在很多地方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说、让学生练的机会时间不多。预备铃响的热身运动,其中听算让学生抢答,部分学生会滥竽充数。今后可让全班同学听题,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保证所有同学都有参与和锻炼。在新课教授阶段,时间过于短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安排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尽快内化为自身知识。在新课教授完的总结过程中,相同点不同点也可由学生来说一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
2、关于估算与口算。想想做做
该题设计估算,我的设计意图是体现估算的多样化:这题中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熊猫馆到老虎馆,有直观感觉就可以判断。第二层次:44+42与44+52,一个加数相同,由另一个加数判断两式得数大小。第三层次:44+42与35+38,由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估计得数,先加十位,再看个位是否满十,是否要进位。第四层次:54+35与42+44估算的结果都是80多,只有口算出具体得数才能比较。由于之前没有估算的基础,所以有点突兀,故将想想做做5提放到前面。
并且在处理这题估算时,我的提问指向性不强,导致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按照我的层次走。可以设计如下,出示图片以及图片后后,可顺次提问如下问题:
①从猴山到蛇馆有几条路?
②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几条路?
③现在让你比较什么?44+4244+5235+3854+35
④我们比较那条路最近也就是看这四个算式中哪个算式结果最小,那你能不计算出具体结果就判断出来吗?
3、课堂语言要精练,科学严谨,不拖泥带水。课堂组织方式应多样化,譬如,学生做完题目,可有下列统计方式:
①做完了的同学请轻轻举手示意。
②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③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用你的微笑表示一下。
所以,应更加深刻的分析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点,设计好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有备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1288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