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生活中的比》这一课中,针对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又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为此,在教学时,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的效果是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生活中的比”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生初步接触的知识,我主要是通过三个环节来教学的:首先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比,在这个环节,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按照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拍摄到的不变形的图片及长和宽的比值改变拍摄到的变形的图形,让同学产生质疑“为什么A、B、D会比较像呢呢”?接着再让学生比较谁跑的快,就是算出速度,即算出路程和时间的商再作比较;接着再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就是要算出单价即要算出总价和数量的商才可以比较,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具体的情景,让同学们初步的感受了生活中的比,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然后抽象出比,从中理解比的意义。其二,在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读写法及求比值的方法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然后把自己自学到的知识在全班交流。但在这个环节里,我觉得我侧重了学生的自学结果,没有给同学足够的空间,急着让优秀的学生早交流,没有面向全体,因为有十来个学生根本没办法自己去阅读,去自学,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总是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从细节上去落实基础知识。
其三,在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时候,我应该先让学生举例写出除法和分数的关系,然后引导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根据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的方法思考、分析比和除法的关系,然后在分析比和分数的关系。现在把这两种设计比较反思,我认为先让学生举例写出除法和分数的关系,然后引导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效果会更好一些。四、在巩固新知的练习中,总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结果发现有些同学,在课堂练习中掌握的不够好。在练习设计中,巩固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的题目也很少。
总之,我觉得我这节课,基础不是很落实,在第三个目标中,不是很达到要求,我应该在学生学完了整个知识后,让学生回头去解释图片变形及不变形的原因,加深比的意义,为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奠基,然后再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比,再次感受生活中的比,这样的话也许效果会更好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多听课、多钻研、多反思,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1179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