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名句默写题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分享了《醉翁亭记》默写题,一起来看看吧!
《醉翁亭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 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 表明“醉”与“乐”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之笔:醉能同其乐。
5. 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点题的句子、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7. 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 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 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 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山间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 山间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
13. “滁人游”的场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 “太守宴”的场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 “众宾欢”的场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 “太守醉”的场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 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8. 醉罢晚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文学鉴赏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是一篇令人不禁喜爱的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乐观。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文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着还不足为奇。等写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以下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的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色,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首先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金荧润畅。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醉翁亭记》名句默写题】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uiwengtingji/3310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