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或工笔细描,委婉含蓄;或粗笔勾勒,饱含至情;或细细道来,自然淳朴;或面叙家常,风趣间出。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如果我国的散文是一个百花园,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一束艳丽的美人蕉,闪烁着朴素而夺目的光华。他的散文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章的选材、立意等。然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六十四章),可以说,深厚的文字功力,清新的语言风格是奠定朱自清散文这座美丽的大厦的基石。前人对其散文语言准确、朴素、自然等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的神韵美、古典美、形象情感美、音乐美四个方面。
一、语言诗情诗意的神韵特色
“曾经是诗人的朱自清,总是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人生,感受自然,感受个体的生命,从中获得令他感动的诗情、诗意,并用诗化的语言将所得的感受、感动表达出来。”郁达夫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散文中虚实相生的意境大多是通过比喻来实现的,而朱自清非常善于运用比喻。“他曾说,文学语言一要自然,二要创新。”所以,他的比喻往往让人们出乎意料,写前人所未写,但仔细品味,又在情理之中表现出了一种求新的审美要求。如《荷塘月色》中,运用明喻、暗喻、借喻等。并且为了更好地描写景物的美,还使用了博喻。“博喻即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法。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的运用突出了荷花色彩鲜明、富有光泽的特点。这段文字不但有博喻,同时还是排比句式。两种修辞手法并用来描写荷花,充分显示了《荷塘月色》写景状物追求极致之美的语言神韵美。
朱自清先生还善于运用通感手法去塑造语言的神韵美。所谓通感,是以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达到奇妙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如《荷塘月色》运用通感调动读者,让读者以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捕捉荷香月色之美,巧妙自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借用通感这一艺术修辞手法,把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联想。由于歌声是被风从远处高楼吹过来的,所以歌声渺茫,隐隐约约,时断时续。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则进一步丰富了荷塘诗一般美的意境。就阅读而言,通感兼比喻,多个感官感受荷香月色所得到的艺术享受比单个感官所得到的更真切、更深刻、更丰富。
比较法、衬托法也是朱自清先生常用的塑造语言美的重要方法。《绿》中运用这种方法,使文中语言增添了无限的神韵美。如“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通过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的绿在浓淡明暗上都达到了极致。侧面自然地表达,更易表现绿的神奇魅力,进而扩大文章意境,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287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