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在20世纪上半叶的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时在古典文学理论和新诗等现代文学理论方面都有颇高建树。而陶渊明作为古代文学史上别树新风的旗帜,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朱自清的重视。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朱自清对陶渊明的接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对陶渊明的接受
陶渊明自唐以后就逐渐受到了文学理论研究家们的重视,陶渊明的诗风独树一帜,他的诗歌与个人人生遭际紧密联系,经历了由笔调丰华到自然平淡的转变。陶诗的自然是历经洗练后的自然,回到了混沌、最初的自然状态。朱自清也如此,他的散文创作往往展现出的是一种平淡冲和,少有激烈的感情表达,往往蕴含了阅尽世事的苍凉意味。他的这种中庸态度也是在对情感的反复体验之后,感到人生的种种复杂性后的退守。朱自清对陶渊明的接受不仅仅体现在创作态度上,本文试从朱自清对陶渊明的学术研究以及陶渊明对朱自清人生态度和创作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朱自清对陶渊明的接受。
一、朱自清对陶渊明生平的考证
1934年朱自清发表了论文《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1],他从陶渊明年谱的七种版本讲起,归纳出六个见解分歧而聚讼未决的问题,即陶渊明名字之异、诗文书写的年号或甲子、居住地址的变异、出仕情况、家族世系和享寿年岁[2]。并对各个版本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对其名字和生年的不同说法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个人质疑,并最终得出陶谱可得定论的四端:
“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一也。所著文章入宋不书年号,二也。始居柴桑,继迁上京,复迁南村。栗里在柴桑,为渊明尝游之地。上京有渊明故居。南村在浔阳附郭。三也。渊明尝为州祭酒,尝侍桓玄,丁忧归。嗣州召主簿不就。又为镇军参军,仕刘裕,建威参军,仕刘敬轩或刘怀肃,官终彭泽令。四也。至世系年岁,则只可姑存然疑而已。”[3]
可见朱自清的陶渊明研究十分讲求例证,对没有找到证据的说法不轻易下定论,同时对各家说法采取辩证的认识态度,只选择可靠的材料,他的结论也是十分周密谨慎的。即便对于我们以前所认定为陶渊明曾祖的陶侃也受到了朱自清的质疑,他提出了几个文献里不同的对陶渊明身份的质疑,或说为陶侃六世孙、或说为陶侃七世孙,而陶侃为陶潜曾祖之说始见于《宋传》。最终经过辨别,也只能得出此事存疑的结论。朱自清考证性的研究是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的一种惯有并始终保持着的思路与方法,是从诗人生活背景入手而进行的最基础性的工作[4],为后人对陶渊明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朱自清对于学术这种认真、不人云亦云的态度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他的古典文学论文集学术性非常强,这也为我们展示了散文创作家之外的朱自清的别样风貌。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263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