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下文是关于三大才女张爱玲、三毛与萧红的对比,欢迎大家阅读!
三毛的作品放到现在来看,一种豆瓣领头羊的即视感,放在她身处的年代,惊奇独特。生活大于作品的作家,对于对文学有较高要求的读者,三毛可以一笔带过,至于文学性和文字功底。
萧红身处在一群左翼作家里面,但作品却不那么左,没能像矛盾的《子夜》那般左,可以催生出革命现实主义的浪潮。在硝烟弥漫的民国时代,也没涉及过战时文学,这让她的作品在战争过后平静的年代显的有点别具一格,尚有人读,而《子夜》却在今天少有人问津。苏俄作家高尔基,战时文学的大家,他的《海燕》想必大多数人都知道,号召,呐喊,激情,可战争一过去,高尔基的呼声就日渐低下,俄罗斯的新一代文学家迅速取而代之........
张爱玲和萧红都是载入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人物。这两人的才华毋庸置疑,如果说未能进入第一梯队,更多是外部环境所限。
萧红只读到高一就辍学了,此后短短十几年的人生颠沛流离,产子、丧子、战乱,和一个个男人纠缠,大部分时间在死亡线上挣扎。在这种情况下能跳出个人层面,写出《生死场》这种有大悲悯的作品,甩开同时代大部分男作家不知几个身位。她的叙事技巧不算最高明的,但文字里那种野气勃勃的才华挡都挡不住。
萧红是个天才文学少女,却没有一块好土壤,在砂石堆上拼了命长出枝叶,开出几朵小花,最终还是来不及结果,就被狂风暴雨摧折了。
张爱玲生活条件比萧红好,也受(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过良好教育,她的文字有深厚的文学积淀,以及经过严格训练的技巧。但张爱玲需要靠写作讨生活,她的大部分小说作品说白了是拿去卖钱的,里面有很多明显迎合读者的东西。
这里说明一下,我没有看不起通俗文学的意思,我是张迷,对金大侠、斯蒂芬.金和JK罗琳也顶礼膜拜。但如果你通读张爱玲全集,会发现她一些篇章的水平确实一般,包括鼎鼎大名的《色.戒》。张的文学趣味和创作能力应该不止如此,但她要生活,要高频率地产出能被大众接受的作品,不可能每篇都用心血雕琢。
我个人比较偏爱张爱玲的散文和文学研究(如她对《海上花》和《叛舰喋血记》的赏析),比她的小说自由一些,其中体现的文学敏感度和学养足以傲视今天所有的专栏作家。
三毛基本属于文艺女青年里比较优秀的,文字有灵气但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的小世界,也没看出多么深厚的文学传承。她的作品可以看看,但是不足以流传后世。
我小时候是个文学沙文主义者(别笑,认真的),认为多数女作家的东西太小家子气,围着男女那点事打转,缺乏深度和广度,只有男人才能写出《卡拉马佐夫兄弟》、《百年孤独》或者《兔子三部曲》这样的巨著。
后来我稍微了解一点文学史,才体会到伍尔芙《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所说的女性创作的困境。当一个女人从出生就被教育要做一个贤妻良母,爱情(婚姻)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很难要求她写出深沉宏大的作品。
顺便推荐一个我心水的女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第一位入选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的女院士,其历史小说《苦炼》《哈德良回忆录》不但优美而且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就是阅读难度比较高。
尤瑟纳尔是贵族后裔,受过极好的教育,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一生在大学任教,衣食无忧。她还是一个拉拉,和女性伴侣厮守了一辈子,从来没操心过家务,也没生过孩子。
又幸而得鲁迅作序,才从时代里头活脱出来。鲁迅此等文豪为一个东北来的嫩犊子作序,一定很难想象。看鲁迅的文章,有水上水下两个世界,一番文字说两番话,恰好萧红的《生死场》也是这般,极其难熬,这可能是鲁迅为萧红作序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当时有一种叫”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左翼作家都有此种倾向,造成文体相近的意识。具体方面,大家自行去查阅资料吧,我都是出于一种自身的揣测。
常为人说道的《呼兰河传》有点笔力不济,小家子气,像一个小女孩用一种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思想去旁视一切,凸显自己的内心视像,缺少像北岛写《城门开》那样凝滞有力的笔触,毕竟北岛回忆过去写《城门开》时的年岁超出萧红太多,显然会比萧红更能体会世事。
东北作家群几十年后出现了一位作家叫迟子建,在作品和萧红有共通,注重空间和场合,像油画,具象,涂抹的色彩之下暗藏着很多客观写实。不过迟子建善于从悲写暖,萧红善于从悲写冷,看迟子建会觉得总有日出的一天,看萧红会一直看到刺骨冰凉。从文学功底来看,迟子建已经超出萧红许多,将其远远的甩在身后。
萧红早逝,但她现存的文字预示着她是可以达到更高的高度的,至少是迟子建这一标尺,更具现代性,更丰实,不幸,她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走的过急,我们没能看到她一生涓滴意念后的幡然悔悟——这辈子不后悔,下辈子不这样。我们对萧红的整个人生的怜悯,对她未来文学成就的期许与主观臆测,无可避免的导致了萧红被过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302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