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张爱玲从来不怕死,"死亡"于她也从来不成一个诅咒的字眼--她选择的,本身就是一种如同死亡一样孤绝的生存方式以及如同她的生存方式一样孤绝的死亡,那么我们来了解她走得如此安详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张迷来说,张爱玲的死法是令人唏嘘的。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行军床上,等待死神的来临,死了三四天才被人发现。警察在最显眼的地方发现了她的各种证件和重要遗物——她是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亲手做了准备。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卷首玉照”及其他》中写道:我立在阳台上,在黯蓝的月光里看那张照片,照片里的笑,似乎有藐视的意昧——因为太感到兴趣的缘故,仿佛只有兴趣没有感情了,然而那注视里还是有对这世界的难言的恋慕。
张爱玲晚年经常搬家,每搬一次都会整理一次物件,最后一次整理时,她眼里流露的就该是对这世界难言的恋慕。她整理得格外认真细致,当她封好口,把东西放在门口的位置,投去最后的一瞥,她的感受就应该是她在《小团圆》里屡次写道的:石门訇的一声永远关上了。她亲手关上了生命尽头的石门,石门外面是永恒的虚空。
张爱玲是无神论者,她没有幻想还有一个天堂在等着她。她也不会通过浪漫的想象来美化死亡,认为这是一次新的旅行。她从容地面对死亡,走得如此安详,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张爱玲的小说有两个永恒不变的主题:1、人是不自控的;2、“我们的不甚彻底的道德观念。”因为前者,所以人生充满意外和失望;因为后者,所以日子很难过得干脆利落。她的小说人物的活法其实就是普通人的活法,但她不要这样的活法。
她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尽可能地做到自控,逃离她富有的父亲,意味着她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大笔遗产。到了晚年,她的物质条件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写作需要。感情方面,她割舍了亲情,离开大陆时,和她姑姑说好从此当她死了,怀了孩子毫不犹豫堕胎,她母亲临终要见她最后一面她也没去。她做到了彻底摆脱物质和感情对人的控制。
正因为她的自控和彻底,她才能做到彻悟人生,才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加上她天才的笔,我们才有幸读到她的作品。上天对她最大的奖赏就是让她不惧怕死亡,她整理好物件,换上平时出门穿的衣服,静静地躺下。这一躺,是文坛巨星的陨落,悄无声息,却震惊华人世界。
张爱玲并非无情,她只是不要牵绊她的感情。她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遗产继承人宋琪夫妇都是她的挚友,他们都没有辜负她的遗愿。她走得很安详,也有他们的因素,因为信任他们。
张爱玲不畏死亡,不是欲望或信念使然,而是因为她做到了自控和彻底,她的人生是一种极致,自由和尊严的极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297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