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该小说通过年轻人的婚姻的悲欢离合,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半生缘》内容简介
《半生缘》讲述了旧上海的几对年轻人的爱恨情仇,他们曾经都是有缘人,最后却各奔东西。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讲述了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而同时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九·一八、一二·八、抗战胜利、国&党接管、上海解放、支持东北,只是作了他们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
沈世钧本于顾曼桢相爱,可家里却催促他和表妹石翠芝结婚,曼桢的姐姐顾曼璐为维持一家生活开支辍学当交际花,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与有妇有子的祝鸿才结婚。面对世钧家人,曼桢深感自卑,而世钧却误以为曼桢爱上了曾是曼璐男友的张豫瑾,而家中老父临危将家业托付给他,他只得回到南京,与曼桢两地相隔,而曼璐为了讨好祝鸿才,不惜牺牲妹妹的幸福,令她替祝鸿才产下一子,并阻止世钧寻找曼桢,曼桢终于逃离曼璐和鸿才的魔掌后再找世钧时,世钧已和翠芝结婚。不久之后,曼璐去世,曼桢为照顾儿子回到祝家,最后和祝鸿才结了婚。
《半生缘》成书过程
首先,张爱玲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第一次没有用自己的真名,而是用笔名“梁京”。这在张爱玲以往的创作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而当初最早发表的时候,这部小说也不叫《半生缘》,而被命名为《十八春》。《十八春》里,男女主人公们离离合合、聚聚散散,最后在第十八章里因为爱国,为了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来到中国东北,以庸俗喜剧般的大团圆结局收场。是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改名为《半生缘》。
从历史上看,《十八春》在《亦报》上从1950年3月到1951年2月连载,但是张爱玲本人对这唯一的长篇小说并不满意。因此张爱玲晚年移居美国之后,从1966年开始改写这部小说,名字也改为了《半生缘》。而改写之后,顾曼桢和沈世均再次相遇已是14年后,两个人也不是因为为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的初衷重逢,而是机缘巧合,命运的安排使两个饱经风霜的中年男女在因为误会和隔阂分离了14年后带着满心的悔恨和痛彻肺腑的遗憾再次见面。因此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最开始的1950年到最终完成的1968年,历时18年。
某种程度上,她为了迎合政治和时势,才写出了具有清晰的`历史背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政治理想的《十八春》。所以当她到了美国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深为自己放弃了原有的写作风格,生硬地加入了政治成分的《十八春》而后悔,所以重写了这部作品。
张爱玲在给朋友宋淇的一封信中,提到《半生缘》其实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宽德(J.P.Marquand)的小说《普汉先生》改写的。
《半生缘》人物形象
顾曼璐
她为了养活家人,放弃了与豫谨的爱情,去做了舞女。但是结婚后,丈夫祝鸿才渐渐露出本性,外出花天酒地,对自己甚至挥手相向,为了留住自己的丈夫,保住有名无实的婚姻,试图牺牲自己一手培养的妹妹曼桢,让妹妹嫁给自己的丈夫祝鸿才。[3]
顾曼桢
独立自主,受过教育,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本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原本可以有美好的未来,可以与世均过上幸福完美的生活,可是却被姐姐曼璐所毁,曼璐为了保住有名无实的婚姻,让曼桢为她生下孩子来拴住自己丈夫的心。曼桢受尽屈辱与祝鸿才离婚,逃出祝家后发现自己的爱人已经与别人结婚。
沈世钧
独立自尊,不愿意依靠南京家里的财富而独自一人在上海凭着自己的才华追求事业的成功。与顾曼桢相爱,然而却因为后来顾曼璐的一番谎言,放弃了与顾曼桢的爱情,很快就和别人结了婚。
《半生缘》主题
女性与命运一直是张爱玲所擅长的主题,在《半生缘》中,这一主题意象更是被赋予了人性的体认。特殊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和学识修养构筑了张爱玲独特的内心世界。在《半生缘》中,张爱玲运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渗透到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叙述主题中。张爱玲对人生的体味和女性悲剧命运的敏锐洞察力与小说中营造的悲凉故事世界是难解难分的。她对世俗生活的喜爱以及悲观绝望的人生观使得《半生缘》中描写的烦人俗事回荡着浓浓的悲凉情调。书中所展现的不止是一场爱情悲剧,更是一场女性命运悲剧。
如果按照鲁迅对于悲剧的定义“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来观照张爱玲的作品,不难发现,她所有作品中流露出的强烈悲剧意识几乎成了她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她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没落贵族的女儿,还是欢场里的交际花,亦或是旧式家庭中的少奶奶,都生活在各自的悲剧中。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几乎都是悲剧性的。她用悲凉哀怨的语言刻画出了一个个在生活上、精神上饱受双重折磨的女性形象。
这篇故事的发展,顾曼璐和顾曼桢俩人的关系为读者们透露一个当代女性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问题:即女性在男性文化中,往往同时具备两种身份,是男性主流的破坏者,亦是同谋者。在《半生缘》中,这讯息就充分表现在曼桢、曼璐的姐妹互动关系里。
由于丧失生育能力,曼璐生活在随时被丈夫踢出家门的恐惧之中。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父权训示下,这种因为生育或者不能生养男孩,而害怕被丈夫抛弃的恐惧感,正是构成女性传统恐惧的其中一个主因。就在曼璐害怕丧失地位的传统恐惧中,最后竟把自己的亲妹妹视为可以成全她保有身份的贡品。
【张爱玲作品半生缘】相关文章:
7.张爱玲半生缘书评
8.张爱玲 半生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1886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