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观看了北大附中名师程翔老师的教学实录——《再别康桥》,感觉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同时也从中看出了名师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真的是一节风采照人的成功的展示课。
程翔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有许多亮点,下面我仅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个人拙见。
首先,从教学目标可以看出,程老师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其次,从师生对话内容可以看出:程翔老师语言亲切,精神饱满,如老师问学生今天上课的格局不同于往常,喜不喜欢,像这样的语言就是一种良好的姿态给学生以振奋,还有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如老师问学生会想到新娘吗,这样的语言非常有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如,程老师让学生推荐别人读生字的时候,站起来的学生推荐了别人,程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信,说了句“为何不推荐自己”。于是那位学生重新拾起了自信推荐了自己。还有这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很具特色,程老师发挥学生自主性创设情境,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停的跳动,所以这节课学生非常投入,气氛也非常活跃。
另外,从学科特点看,程老师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如“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句话,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那就是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节课上不难观出,程老师在问题设计上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前面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后面又说“但我不能放歌”这前后是否矛盾,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环环相扣让学生慢慢进入诗的意境。程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当然,学生活动自然很踊跃,程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学生参与热情自然很高涨,当然也体现出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的一节课,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程老师在这方面创设出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自然课堂气氛是很活跃。
另外一点,从本堂课的预设与生成来看,本节课预设严谨、生成合理,如,程老师让学生读具体诗句时的语速该快还是该舒缓,都有严格的要求,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得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听名师的课,确实能让我吸取不少东西,今后我会继续虚心向别人学习,争取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321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