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再别康桥》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再别康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以《再别康桥》一文的教学实践为例,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概述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众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教法。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有研究性阅读法、概括综合法、质疑释疑法、整体把握法、拓展研究法、触发联想法、开拓想象法、引申法、欣赏评价法、点拨法、三主四式导读法、六步法、教以致学法等等,形式可谓多样。但作为传统的教学法――诵读法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学生对诵读缺乏正确的认识,把诵读等同于背诵,甚至认为诵读就是死记硬背。

  诵读法虽是传统之法,但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与创作者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笔者在教授《再别康桥》一文时,没有把教学重心放在品析诗歌的语言上,而是放在诵读涵泳、体味情感上。通常讲授诗歌的惯常做法是:导入课文、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齐读或教师范读、从诗歌内容和形式入手赏析诗歌、教学小结、课外拓展、布置作业。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诵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课前布置了熟读诗歌、把握节奏、体味情感的预习任务,其次,上课初始先由学生们推荐一位代表朗读课文,学生代表的朗读未能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节奏,然而我并没有急于做出评价,而是进行范读,由于我很好的把握了节奏和情感,读得轻柔舒缓、低回婉转,深深感染了学生,把学生们带入了诗歌美好的情境之中,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我诵读的声音,当我读完“不带走一片云彩”,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接下来我告诉学生,老师能读好这首诗在于节奏、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方面有很好的处理。然后我顺势问学生有没有兴趣练习朗读,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在诵读技巧方面进行了指导,我告诉学生:第一节中“轻轻的我走了”要读得低缓在于作者留恋、不忍心离去,“作别西天的云彩”要注意停顿,在于表现依依不舍之情;第二节中“金柳”要重读在于展现夕阳照射下的柳条妩媚的景色,“新娘”要读出幸福感,“波”、“影”读得轻柔些,仿佛眼前真的有一片波光,“荡漾”要读得陶醉些;第三节中“油油的”与“在水底招摇”之间停顿,突出了水草的润绿,“招摇”要重读在于仿佛水草在向诗人招手示意。“甘心”要重读在于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第四节中“天上的虹”要读得比较欢快,“彩虹似的梦”声调要读得高昂些;第五节中诗人的情感达到高潮,“寻梦”应轻读一些,似乎真的到梦境中了,“更青处漫溯”声调稍高昂,“满载”、“星辉”、“放歌”要读出豪迈之情。第六节诗人由梦幻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充满愁绪。因此“但我不能放歌”应读得低缓,“悄悄”、“别离”、“笙箫”要读得伤感些,“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应读得愁情满怀;最后一节回应首节,节奏应一致,比较低缓,“悄悄”应慢读,突出不忍离去的情感,最后一句“走”、“一片”、“云”、“彩”之间要注意停顿,表现不愿惊扰诗人心爱的康桥。在进行完诵读指导后,我让学生跟着我一节一节的读,边读边纠正诵读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朗读练习,我注意到学生们练得非常认真,读得非常投入,教室里书声琅琅。接下来我问谁愿意起来朗读,学生们是争先恐后、积极踊跃。起来诵读的同学很好的把握了节奏、语调和情感。最后,我讲述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为了巩固课堂上取得的成果,课后我组织了一次徐志摩诗歌朗诵比赛,学生的诵读水平得到了提高。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达到了一种融合,课堂上充满了轻松、和谐和融洽的教育气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2720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