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巷》解读

雨巷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戴望舒(1905-3-5——1950-2-28),有”雨巷诗人”之称,提起他,无人不会想起他的《雨巷》,还有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戴望舒曾用诗,确切地说是用心和美,温暖过多少孤独的灵魂。而诗人自己,却饱受爱的磨难,骤然辞世时仍是孑然一身,令人唏嘘长嗟。

  戴望舒写作,《雨巷》时,刚刚2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正是对爱情充满甜蜜浪漫憧憬的时节,我相信诗人也曾向往过自己的爱情,那个美丽。高洁。又略带忧愁的丁香姑娘就是诗人心中的偶像。迷朦凄冷的烟雨。悠长静谧的青石板的小巷,邂逅了一段柔肠百结的爱情,可是她却”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凄美动人的姑娘像梦一般消逝了,留给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慨叹,一向自卑内向的诗人呈给我们的优美诗章,竟不幸成了诗人婚姻悲情的自我预言。

  1927年,戴望舒回到杭州时,浙江省党部扩大,杭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为安全计,他转到松江县施蛰存家中暂避。诗人感情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由此发生了———他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上帝好像没有精心雕塑诗人:赋予他超群的才华,却没有给他翩翩的风度。望舒外表高大,面孔黝黑,童年时的一场天花在他脸上落下瘢痕,这使姑娘有些不悦。而且,时年十八的绛年开朗活泼,富有个性,不像望舒那样既冲动又忧郁内向,两人性格上的差异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望舒的初恋是痛苦的,使他更为痛苦的是他囿于传统,自尊而又内向,只能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想象流泻于诗篇之中。最终,他忍受不了这种绝望的期待,约请施绛年最后一谈,希望她能接受自己的感情,否则跳楼殉情。施绛年为他的赤诚所感,也为他的自萌短见所震慑,接受了他1931年春夏之间,戴望舒和施绛年举行了订婚仪式。但婚期拖延下来了。施绛年提出条件,要求诗人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和有了稳定的收入,方可完婚。诗人又一次跌入感情的低谷,但他太爱施绛年,只有义无反顾。1932年10月,戴望舒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乘坐邮船离沪赴法留学。在法国的3年,戴望舒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靠译稿挣钱度日。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施绛年却已移情别恋望舒回国后面对这样的情形,既痛苦又气愤。他当众打了施绛年一记耳光,然后登报解除婚约,结束了为期8年之久的婚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xiang/3085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