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巷》教学的诗歌史意识

雨巷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雨巷》也不例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教学的诗歌史意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巷》教学的诗歌史意识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当前的《雨巷》教学看似花样百出,实则如出一辙,要么津津乐道于意象的凄美,要么啧啧惊叹于音律的优美,或者兼而有之。执教者多惯于以一副无限认同的姿态,引领着学生陶醉于一个封闭、悬置的文本世界,仿佛《雨巷》就是一首二十世纪的唐诗或宋词。同样吊诡的是,在深入《雨巷》朦胧氤氲的古典意境之前,很多老师并不会忘记提一下作者戴望舒的现代派诗人的身份,也不会忘记简单介绍一下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唯独没有意识到这两样元素在《雨巷》教学中所潜藏的价值。

  这样就造成了这样戏剧性的教学局面,而鲜有人充分注意到其中所暗伏的问题。我以为,一定程度上可归咎于目前的教材设计和教参说明一边倒地为《雨巷》叫好,有意无意地过滤掉了某些对于《雨巷》的非肯定性评价,使人误以为任何对《雨巷》的微词都是对经典的亵渎,于是教师面对文本本应具有的质疑冲动被无声地压抑了。其实,早在戴望舒时代且同属于现代派的诗人卞之琳就曾不乏尖锐地指出过:“《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 ‘稀释’。一种回荡的旋律和一种流畅的节奏,确乎在每节六行,各行长短不一,大体在一定间隔重复一个韵的一共七节诗里,贯彻始终。用惯了的意象和用滥了的词藻,却更使这首诗的成功显得浅显、浮泛。”(《〈戴望舒诗集〉序》)姑不论卞的批评妥当与否,单凭这样一种质疑的姿态就足以使众口一词赞《雨巷》的局面出现若干裂缝,逼迫着人们跳出给定的鉴赏窠臼,重新审视《雨巷》的艺术价值。当然,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批评《雨巷》像旧诗,正如盲目地赞赏《雨巷》像旧诗一样,其就诗论诗的鉴赏视角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只不过各自表明了对新诗包含古典成分的不同态度而已。细味卞之琳的酷评,给人的启发与其说是对《雨巷》杂糅旧诗元素的针砭,不如说是鉴赏《雨巷》时所持的一种诗歌史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xiang/2649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