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奇怪的日子》读后感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奇怪的日子》是余秋雨的作品。《奇怪的日子》这篇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了欧洲地两个著名作家贝多芬与莎士比亚,接着余秋雨先生论述了莎士比亚出生的小镇与家庭情况。

  《奇怪的日子》读后感

  一颗伟大的心灵来诉说另一颗伟大的心灵,会感动千千万万的人。我相信,这千千万万人之中,不管曾经灵魂覆盖着怎样的灰尘污浊,不管做过什么不光彩的事情,诋毁过不应该诋毁的人,心灵都会受到震颤。为过往的自己忏悔,为伟大心灵的蒙羞而愤怒,为伟大灵魂的相知而泪眼婆娑的感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价值。

  从这里,我永远记住了一六一六年的四月二十三日,这一刻,看似街市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春意阑珊,多年之后,梦醒后的人们,才痛然的发现,这是文化史上的山崩地裂,是神秘指挥的一个断然手势,键停弦静,万籁俱寂。好似上帝也受了他们的影响,故意安排这两位世界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同时告别这个给了他们太多苦难,太多不理解,太多无语的世间。更诗意的巧合,这一天即是莎士比亚的生日也是他的末日。上帝也学会了编剧。

  从这里,我懂了一颗伟大的心灵是怎样的让人心疼,哪怕已经过去四百年。他们的光芒,他们的色度,太使周围垂涎,太使周围不安,这就让背后没有任何东西支撑的他们,例如贵族的出身,大学的招牌,权势的庇护。陷入一场失衡的对峙,蒙面的偷袭。甚至妄想否定他们的存在,说莎士比亚是一个假人,给塞万提斯一本假书。

  而那些借半官方,半学术之名,凭群体之力,沾名师之光而勉强获得这种认定的人,却摆出一副学者架势,指手画脚,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否认莎士比亚,一时间孤苦的他们陷入无奈、尴尬的境地,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创造了伟大,创造了杰作,流芳百世。

  为什么生态的土壤不能保护这些伟大的心灵?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对这些伟大的心灵无度的摧残?为什么人们能容忍一个人的庸俗而无法认可他的伟大?为什么非让死后的繁华来祭奠生前的落寞?

  文中列举了一个莎士比亚生前,遭受的一次还不算恶劣的批评。

  那是一五九二年,莎士比亚二十八岁,一篇被称作“大学才子”的罗伯特。格林,他当时在伦敦文化界地位不低,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明确的抨击莎士比亚:有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点自己,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中的最优秀的作家媲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举国只有他能震撼舞台了。

  读来,实在让人气愤之极,嫉恨可以帮人撕去虚伪鲜亮的外衣,扯下文质彬彬道貌岸然下的伪装,真实的露出丑恶卑俗的灵魂,张牙舞爪的本质,鼓噪小丑般的自以为是。实在忍无可忍的大文豪,竟然有时还会在啤酒馆里打架,让人心疼的实在不想追寻他此刻真实的内心世界。

  于是,正当盛年的莎士比亚于是决定回到了他出生的小镇。一颗已经翱翔过精神天宇的心灵很难找到交流的对象,哪怕是自己的家乡,于是选择了沉默,让乡民只看到了解到那个最通俗意义上的他,非常乡镇化但又与乡民隔膜,孤独的生活。

  余秋雨这样写道:乡民最拥戴的一定是水平基本与他们平齐,又稍稍高于他们的人,莎士比亚没有本事把自己打扮成这样,因此也就很快被他们淡忘。读到这个地方,我心痛,似乎感觉到了大文豪此刻内心的悲凉。“一个伟人的寂寞,没有比这更必然,更彻底了”就连遗嘱前的签名,他也不想亲笔写出,只因为那张纸上没有他灵魂的表述。固执,孤独,不解的告别了人间。

  “只有到了这时,人们才不再喧哗,开始回忆,开始追悔,开始纪念,开始期待。”“故乡土地以隆重的骄傲来洗刷以往的无知”(余秋雨)

  这篇文字,我已经读了多遍,但每次读来,我都泪眼婆娑……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027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