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话三国文化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国文化的研究,有时存在着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甚至夹杂些争“知名度”的东西,缺少历史地、系统地、完整地表述。因而在研讨三国文化时,应注意总体把握,如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流派等诸多因素对文化的影响、制约,让人们对三国文化有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余秋雨话三国文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余秋雨话三国文化

  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遗漏了曹操是难以想象的,而加入了诸葛亮也是难以想象的。

  诸葛亮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君臣之情,曹操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

  曹操,一心想做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

  有时我们喜欢把中华文明说成是“汉唐文明”,但是,不要忘了,在汉代和唐代这两个历史高地之间,还夹着一个历史的丛林地带,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这个历史的丛林地带,处处都是混乱和争逐,时时都是逃奔和死亡。然而,文化在乱世中却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

  文化上的三国对垒

  说起曹操,人人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猜测他、议论他、丑化他。他的全部行为和成就都受到了质疑。无可争议的只有一项:他的诗。设想一下:如果三国对垒不是从军事上着眼,而是从文化上着眼,互相之间将如何一分高下?

  首先出局的应该是孙吴集团。他们的骨干是一帮年轻军人,英姿勃勃。周瑜全面指挥赤壁之战击败曹军时,只有三十岁;陆逊全面指挥夷陵之役击败蜀军时,也只有三十岁。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史札记》中说,三国对垒,曹操张罗的是一种权术组合,刘备张罗的是一种性情组合,孙权张罗的是一种意气组合。当时孙权手下的年轻军人们,天天追求着硝烟烈焰中的潇洒形象,完全不屑于吟诗作文。这种心态也左右着上层社会的整体气氛,因此,孙吴集团中没有出现过现在值得一谈的文化现象。

  当时的东吴地区,农桑经济倒是不错,航海事业也比较发达。但是,经济与军事一样,都不能直接通达文化。

  至于刘备领导的巴蜀集团,本来也不能对他们在文化上抱太大的希望。谁知,诸葛亮的两篇军事文件,改变了这个局面。一篇是军事形势的宏观分析,叫《隆中对》;一篇是出征之前的政治嘱托,叫《出师表》。

  《隆中对》的文学价值,在于对乱世的清晰梳理。清晰未必有文学价值,但是,大混乱中的大清晰却会产生一种逻辑快感。当这种逻辑快感转换成水银泻地般的气势和节奏,文学价值也就出现了。

  相比之下,《出师表》的文学价值要高得多。这种价值,首先来自于文章背后全部人际关系的整体背景。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开始就全力辅佐刘备,写《出师表》的时候是四十六岁,正好整整二十年。这时,刘备已死,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残局和一个懦弱无能的儿子。刘备遗嘱中曾说,如果儿子实在不行,诸葛亮可以“自取”最高权位。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领军征伐。这次出征前他觉得胜败未卜,因此要对刘备的儿子好好嘱咐一番。有了这个背景,就是一篇好文章的由来。

  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那么,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感同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2638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