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影响儿子出行。
谁敢说子女没有小草那样的孝心,不能够报答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
⑶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⑷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
⑸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唐诗赏析:
诗人50岁才任溧阳县尉,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ouziyin/298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