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五册第六组课文选编了两首古诗,三篇散文,均是描绘祖国迷人景色的佳作。宋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其中之一,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如何发挥韵文利于朗读的优势,帮助三年级学生读中理解,读后发现,我们需要从文本细读做起。
诗作者苏轼以为“文如其人”,那么此诗能成为吟咏西湖诗篇中的绝唱,与苏轼的创作风格,与他同西湖的情感密不可分,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诗句的字里行间,去理解,去发现。
一、走近苏轼
1、苏轼的文化情结
当我们登高远望,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字自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诗现存约两千七百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在苏轼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著坚守的忠义气,有白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诗独具四大特点:⑴ 叙事说理理趣相谐;⑵ 现实浪漫珠联璧合;⑶ 豪放婉约信手拈来;⑷ 诗画一体自成一家。他推崇天工自然之美,并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境界。
不知何故,苏诗用韵,总比别人自然,并且他的用韵,经仔细看来,含义更深。“东坡之以大家称,不无故也。”
2、苏轼的杭州情节
杭州,在当年一如今日,是一个美妙难言的都市,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任知州。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更是自称“杭人”,初来杭州便写出下面的诗句: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常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杭州像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西湖的胜景美名,与苏轼分不开。任知州期间,为解决西湖淤塞的问题,他主持了疏浚整治工程,以淤泥水草筑堤,堤旁遍种花木;一到春季,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晓雾景韵尤其动人。这条堤后来就被称为苏堤,又叫苏公堤。“苏堤春晓”亦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
苏轼写下了许多有关杭州和西湖的诗篇,不只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只是由于杭州繁华的街道,闳壮的庙宇,也是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于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的美丽赋予他灵感,杭州温柔的魅力浸润他的心神。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及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yinhushangchuqinghouyu/308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