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新文化洗礼的徐志摩全心全意地投入西方文化的怀抱,尽情吮吸西方文化的乳汁。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对于一篇课文的主题的理解,也许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或是考试等等的外界原因,这个主题都有一定的单一性。然而一个人是复杂的,那么一首诗,一首带有朦胧色彩的诗歌,它抒发的是诗人的情感,那么也应该是复杂的,多变的。
对于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再别康桥》的主题,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华东师大版《大学语文》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故地重游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浙大2000版《大学语文》则认为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惜别之情,表示了诗人在对心目中的康桥理想幻灭后的哀伤和惆怅的情怀;人教版高中教材采用的是“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深情”。有人说是表现了诗人对于母校的怀念,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也是符合人们向往美好爱情的一种解释,是对徐志摩爱情生活的阐释,最后有人则认为它也可能是一首政治诗,甚至说它仅仅只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康河附近的美丽风光,等等。
一、怀恋母校
这是一种最正统也是最为人所接受的主题解释,在这种解释里我们不需要对于徐志摩的生平有太多的研究,只要了解到了剑桥大学是徐志摩的母校,就可以从先文本上来进行剖析。
其实可以说徐志摩来到剑桥本身就是一个计划之外的行程,原本的他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社会学等学科,总而言之都是与文学这样感性的学科不同的,而“两年后雄心勃勃的徐志摩放弃博士学衔的诱惑,转而到了英国。直到此时,他的志趣仍很专一。”[1]是的,他选择康桥的时候,带着青春年少的回忆,希望跟随罗素学习,一系列意外却产生了一个不同的徐志摩,可以说,剑桥大学是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转折,来与去,是他,也变的不是他了,康桥是唯一一个见证了前后两个不同的徐志摩的地方,也是改变了他的地方,所以在诗中我们当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种缱绻的别意,依依不舍的情结,在他的心里,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现在的自己,所以徐志摩不吝用尽一切美好的语言来描绘这样的风景,这样的生活。
而同样,也是康桥和康河启迪了他的诗情,开启了他对于生活认知的另一扇大门。徐志摩自己也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2]像如此一个让他深深铭记的地方又怎么不会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呢?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xuzhimo/258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