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志摩和四位女性的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徐志摩(1897―1931)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是浙江海宁人,出身富商家庭,其父徐申如开办电灯厂、布厂、裕通钱庄等。1921年,徐志摩留学英国,在剑桥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那时,他已有妻室,原配夫人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婚,婚后在家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因徐志摩在英读书思念妻子,张幼仪到英国陪读。但不久,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林长民送女儿林徽音到英国读书,徐志摩便开始追求林徽音,林徽音却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感情。徐志摩为此和张幼仪提出离婚,两人1922年3月协议离婚后,林徽音却悄然随父回国,不久,林徽音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相爱,又和梁思成双双赴美读书,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结婚。但在此期间还经常和徐志摩有书信往来。
1924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接待并侍奉左右,作为燕京大学学生代表的凌叔华也前去欢迎泰戈尔,由此认识了徐志摩和陈西滢,陈后来成了凌的丈夫。当时,北京欧美留学生及部分文教人士每月有一次聚餐会,由时任新月社主编的徐志摩主持,林徽音、凌叔华和陆小曼夫妇都是聚餐会的常客。徐志摩和凌、陆常有往来。他曾为凌叔华的第一部小说《花诗》作序。凌叔华书法好,徐的诗集《志摩的诗》扉页题词“献给爸爸”即出自凌的手笔。徐申如也很喜欢凌叔华。徐志摩1925年赴欧洲讲学,临走前将藏有他的日记及文稿的“八宝箱”交给了凌叔华保管。徐讲学期间,再次来到英国剑桥,在剑河边徘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此期间,徐志摩和陆小曼也经常书信往来。陆小曼是国民政府税赋司长陆宝曾的女儿,1903年生,比张幼仪小3岁,比林徽音大1岁。是一个肌肤白皙、眉清目秀、机灵聪敏的女孩。出生于上海,6岁随母亲来北京。她通音乐、绘画、擅长文学,发表过小说和剧本。1920年奉父母之命嫁给了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就职于北平警察局的王赓。王发现陆与徐的通信,与之离婚。1926年,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徐执意要请梁启超证婚,梁启超说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志摩应允。大庭广众之下,梁骂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父亲,断绝了经济后援。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使志摩入不敷出。应朋友胡适之邀,徐兼教于北大,赚些外快贴补家用。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1931年11月19日,已成了著名建筑学家的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乘飞机前去捧场,结果飞机失事,徐志摩遇难。
徐志摩的遇难敲醒了陆小曼的灵魂,她戒了烟瘾,青灯守节,并潜心编成了《徐志摩全集》,并写了跋《编就遗文答君心》。
1931年12月20日,在上海举行徐志摩的公祭,棺木运回老家,下葬时,徐父徐申如请凌叔华题写墓碑,凌和胡适商量,决定将《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冷月葬诗魂”改易一字“冷月照诗魂”刻于徐志摩墓上。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xuzhimo/253669.htm